最近的互联网,隔段时间就得有一个“火的一塌糊涂“的文案;
半个月之前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占据三天热搜,一度让官官怀疑自己学的传播学原理,这么一个不新奇、不重要的事儿,怎么能火成这样!
无独有偶,上海名媛圈的事儿虽然这几天热度已经过去了,但是衍生文案还在。
“有人一起拼吗”句式的名媛拼单体,还是存在互联网的角角落落。
这些“金句”句式怎么火的,到底是为什么刷了我的屏?
你们应该没忘了七夕那时候一夜疯狂的“孤寡蛙”吧。
“我是您亲友为您预订的七夕蛤蟆!”
“我现在开始叫了!”
“孤寡孤寡孤寡......”
换个头像能直接复制粘贴的句式,为了“嘲讽”七夕节还在单身的你。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也很容易被模仿,我们不知道是谁做了第一个传播者,但是发个红包给朋友让他/她喝上一杯奶茶这事儿,对我们来说很容易模仿。跟大家做传播的想法不太一样,我们总想着让自己的传播独一无二,但是有时候却忽略了,往往是那些最容易被受众模仿的句式,更容易引发大规模的自传播。
以笑点为外壳包裹着痛点,同时意味着留给网友自娱自乐的创作空间。无论追究起孤寡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或者最近的名媛拼团体延伸文案,为什么会火成这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网友和这些“梗”的互动过程,引发了赛博朋克网络世界的狂欢。金句是网友的脑洞收集库,延伸的脑洞比事件本身精彩很多。七夕前一天看到有人评论这个我一脸懵,以为人家是走错片场了,没想到懂了孤寡蛙的梗,才知道大伙儿的用心良苦。
总之是想拼单一切不想要的剔除以后,自己想要的部分。句式很容易模仿,所以人人都能上手造句,更多的受众才能够参与其中。最近几个品牌出圈案例当中也能够看到二次创作文本是怎么影响出圈的
饿了么,改了一万个名字,“_____了么”的句式,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了一些示范:创意极其简单,但却让人人都能说上一句,脱发了么,发工资了么等等。《后浪》的片子一出,后浪体就开始刷屏了,前浪、中浪等等概念应运而生。提供能够二次创作的文本,是民间金句或品牌文案,能够出圈的共性原因之一。
文本互动意味着二次传播,有多少人在原来文本的基础上开脑洞二次创作,就有多少人作为自来水在传播这条他们参与进来的信息;品牌信息传播也是如此。还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虽然看上去是平平无奇的一个话题。
应景,秋天的时候,看秋天的文案,喝秋天的奶茶,很顺理成章。
惊喜,不是自己买,而是对象/朋友买给自己,而且是第一杯,这就有了一定的仪式感,给平平无奇的一杯奶茶增加了些惊喜元素。对立面,最开始是情侣给对方转红包,后来成了朋友之间,这时候人柠檬精的本质就开始作祟,为啥别人有我没有。
同样,试试看代入以上举的其他例子,或是你脑海一个有名的刷屏金句,都符合这样的逻辑。
对立面意味着特定人群的痛点和共鸣,应景和惊喜则是与品牌贴切和出乎意料的组合。
来看看这个消火栓上的椰子鸡品牌的广告文案:有些爱,消火栓也浇不灭;许多恨,一碗鸡汤,就化解。
尽管一个信息是否能够出圈确实会有很多影响因素,但热点金句的确是层出不穷的;或许下次在热搜上看到新的金句,除了借势之外,也能反过来,拆解一下其中的文案技巧。
名媛体、秋奶体、后浪体......XX体不会消失,只会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