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有什么特别生气的词汇?-“拼多多。”    

营销品牌官(ID:aaaacopys)独家编辑
素材来源网络


所以说,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

终于有天,能够看到这样大快人心的热搜——

拼多多被告了!


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而有那么一些存在,让人只想感慨一句说:

“恶心人者,人恒恶心之”

说的就是PDD。


——

相必打开今日份推送的朋友,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说没有的朋友恭喜你)

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发来一个链接并表示:“帮我点一下谢谢”


虽然你一眼就认出,这熟悉的套路,绝对是某三字电商平台的惯用技俩,但碍于人情,你还是逼自己动了动手指,咽下了临到嘴边的芬芳——阿弥陀佛,就当积德行善了

然而谁能想到,为朋友“两肋砍刀”的
“福报”竟然来得如此迅速

???中奖。。。了!?我?!


如此干净简洁的中奖通知让你毫不怀疑,是自己一念之间的容忍和善意感动了天——

这福气要是不接,我都对不起自己。

于是,在浩瀚的奖品池中,你选定了一直想买的那款宝贝,按部就班提交了地址。

离免单还有最后一步,就是用掉刚刚抽中的“超级免单卡”。但过于快乐的你并没有觉察到:

开头说好的“免费拿”,已经被偷偷改写成了“加速免费拿”。


你听话地用掉了卡券,终于明白了“加速”的意思——

当前免费拿宝贝的概率高达99%,还需邀请1位好友帮砍。


以为是煮熟的鸭子送到嘴边,结果发现鸭子没熟透,还自己往后跑了两步

你寻思着:这都向我走99步了,最后1步要我主动过去好像也没毛病。

不就是1个好友嘛,人在江湖走,谁还没几个朋友了。于是你给发小发了一个链接并表示:“帮我点一下谢谢”(咦 这个场景好像哪里发生过?)

收到好友“砍刀”的你,满心欢喜又回到了“兑奖”页面,结果发现——

发小你手黑(差)成这样??!!给我留下个0.2%准备下酒吗!


不过99.8%都有了,想来剩下0.2也要不了多久。这样想着,你决定先自己努努力——

什么“明星助力”、“点击领取”、“偷取砍价金”......

把免费工具用完,发现还有一个“礼包加速砍”,实际上就是花钱买进度。

秉持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态,你衡量了下“奖品”价值,最后狠了狠心,花9.9买了一个加速包


买完你发现——

哟,进度就剩0.1%了!

而此时的你,早已黔驴技穷,只剩下了分享求助好友这一条路可走。你想不明白:

这最后的一步为何竟如此遥远?

明明说好的免费,我倒贴了9块9竟然还不配拥有?

直到你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在各大群里跪求“是兄弟就砍我一刀”,才终于在大量样本中发现玄机:

百分比是按“原价”来计算的!!

砍掉的钱却是以“分”和“角”来计算的!!!

【举个例子】

原价4999的扫地机器人,平台为你免掉的99.8%约为4989元。你以为只剩下
0.2%,实际上是10块钱

以前期一刀1元的速度来算,大概需要10个好友的帮助,但后期实际砍速直线下降,若用
一刀1的数值来算,也需要砍100

通过你个人的
“努力”(花钱),大概能将差距缩小到0.1%,也就是5块钱。这时候砍速会继续下降,一刀2分钱基本算是平均值,保守估计大概也需要砍50刀
于是理论上来讲,你至少要约50个朋友,才能完成“从0.1%到0”的进化,拿到最终“中奖奖品”。

而很多时候,
一刀1分钱才是常态,没有百十来刀根本做不到“包砍成功”。


更离谱的是事实上,“煮熟的鸭子”还有无数种方式“飞走”:

· 即使能“召唤”齐那么多“砍刀”朋友,我们还面临着24小时倒计时时限


· 即使能在时限前完成砍价,我们也可能面临着“行为异常,无法生成订单”的结果。


而就算就算人品爆发一切顺利,拿到“奖品”的我们最终发现,这一切的代价是——

我掏空了我的朋友圈。


——

写到这里的我,已经开始真实地生气了。

毕竟以上过程,均来自于不久之前,官官的亲!身!体!验!

最终因为停留在“永恒0.1%”,一怒之下,我选择卸载PDD


事先告知拉新促活,明确营销目的性,未必就会让人出离愤怒。

但以简化流程为噱头、欺瞒消费者真实活动规则,不由让人想问一句:

PDD,你是不是玩不起?

而就在律师起诉拼多多新闻出现不久后,@拼多多客户服务疑似发布微博作出了回应:

“本期'砍价免费拿'活动真实的哦,已经送出709万件了。”


是一个我没看懂的操作没错了图片

不知PDD是真没看懂舆论的愤怒点,还是在回避话题的重点?

问题的核心,在于公众质疑活动真实性吗?不是的。

我们在质疑的,是活动规则的透明度

在那封被递交的起诉书中,律师的表述正代表着大多数消费者的声音:

“拼多多平台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涉嫌用虚假的信息,将砍价描述得很容易,描述你是砍价第一名、是砍价的前0.1%用户,暗示用户只需要产生一小部分精力就能很轻松拿到,但实际完成难度非常高。”


品牌营销过程中,合理利用人性弱点进行说服的做法,其实并不少见,我们也常常说,“做营销,需要懂点心理学”:

利用从众心理,营造“热销”氛围感;

利用损失规避心理,激励付费主动性;

借助稀缺性原则,进行饥饿营销;

......

但利用心理的前提是“合理”只有当规则玩法足够透明、数据结论不存在欺骗性,才不会引发用户逆反心理,才不会产生品牌质疑的公关危机。

而很显然,PDD的系列做法,无疑是在雷区蹦迪。

无论是在自身APP上推出语焉不详的游戏活动拉新促活,还是在其它APP投放制造歧义诱导跳转的设计物料,如今的PDD留给舆论的槽点不胜枚举。

误以为是视频平台登陆过期
实际点进去为拼多多相关页面

突然想起早上热搜,有个博主正在征集的话题:

“有什么特别害怕的词汇,一听见就难受的那种



如果把“害怕”改成“生气”,我一定第一个去留言:

“拼多多。”


 今日互动 
你中过拼多多的招吗?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