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苹果贺岁大片,终于来了。
在2018年和陈可辛合作了《三分钟》并且大火之后,2019年苹果找到了贾樟柯合作《一个桶》。
当我们猜测2020年,苹果会与哪个导演合作时,他们找到一位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国外导演西奥多·梅尔菲。
片名叫《女儿》,全程依然按照苹果贺岁片的传统,使用的iPhone11Pro手机拍摄。
广告海报
广告正片
1.共同的情感
在看预告时,当我发现今年由一名国外导演执导,内心还是有一个疑问:
当一名国外导演,拍摄一个“春节档”影片时,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但看完成片,我放下心来。
因为导演还是把内容,主要放到“人”本身,去展现“母女之间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无论是哪个地方的观众,都会产生共鸣,这与文化差异关系不大。
2.很克制的感动
在短片中,周迅自己既是“女儿”,又有一位“女儿”,这大概便是片名的由来。
整体看来,短片在感情的处理上相当克制。
比如结尾处,当妈妈找到周迅时,我本以为导演会继续把情绪推进。
因为剧情中,小外孙女见到外婆时并不认识,并且还问“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就可以知道周迅离家之后,应该再也没有回家见过妈妈。
而从外婆的台词“我包了饺子,每年去找她们,我找我的家人”,也可以看出来,外婆已经找了她们好几年。
但导演这个时候,并没有按照常规的“久别重逢”那样去激烈的处理,而是以一句淡淡的“妈,我饿了”,把将要起伏的情绪给抚慰了下来,化成一股不澎湃但是温暖的力量。
3、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
陈凯歌曾经说过:
“电影是细节的艺术,细节的力量无与伦比,但所有细节的具体指向并不是细节本身,而是高于细节的那一点东西,当这一点东西出现的时候,感动就发生了。”
苹果的这支影片,也是由很多细节堆积起来,从而成为感动。
比如一开始周迅为了哄女儿不哭,随手拿了一个手纸的纸筒,当做望远镜去哄孩子。
但是后来,这个纸筒,却成为了小女孩最爱不释手的玩具。
它帮助小女孩看到了大千世界,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并且还是帮妈妈寻找乘客的重要工具。
它被改造的越来越漂亮,被放到了一个精心布置的盒子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女儿和妈妈的关系很亲密。
另外,“饺子”始终是影片的一条很关键的线索。
当影片插叙周迅和妈妈吵架离家出走时,可以看到当时妈妈正在包饺子,而饺子馅正是周迅最爱吃的“韭菜鸡蛋”。
当妈妈苦口婆心劝女儿“找个好人家”的时候,桌子上摆的依然是韭菜鸡蛋的饺子。
周迅问小女儿“你想做什么菜”时,小女孩回答“饺子”。
周迅妈妈寻找孩子时,手里提着的也是饺子。
最后结尾的时候,小女孩问“饺子什么馅儿的”,外婆说“韭菜鸡蛋”。
也许有时候母爱比较笨拙,也许有时候母女之间冲突激烈,但是时刻记住孩子喜欢吃什么,可能就是母亲们心底最朴实的爱意。
还有,在影片后半段,周迅妈妈上车之后,周迅的第一句“您要上哪儿啊?”口气相当日常。
但是当她看到乘客是自己母亲时,那句“这么晚了你要去哪儿”?语气便夹杂了丰富了情感。
周公子台词功力,果然了得。
4.商业方面的考虑
今年的贺岁片,除了导演之外,与前两年的一个很大不同,是第一次启用了知名演员周迅。
而之前两年的影片,所选择的大都是并不是一线演员,这里面也许有苹果关于“商业方面”的考虑。
因为前两年虽然没有知名演员参与,但是陈可辛和贾樟柯两位导演,知名度和话题度并不比一线演员低,他们可以很好的激发人们的兴趣。
但今年换成一位国外导演之后,虽然在电影爱好者中比较知名,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却十分陌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传播的考虑,苹果就邀请一位知名演员作为加持,让人们对影片有足够的好奇和期待。
而周迅作为影后级别的演员,不仅有足够大的关注度,并且演技方面相当扛得起来。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指导劳伦斯·谢尔,也就是去年大火的电影《小丑》的摄影师。
5.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每年当我看苹果的贺岁广告时,总会想起乔布斯生前访谈时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一直希望苹果公司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我们希望可以把人文元素带入到这些产品中。”
这段话,还有一个更为简洁的版本,就是“我们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科技本身并没有温度,甚至是冰冷可怕,但是当把“人文”作为科技的终点时,便产生了温度。
这一点在苹果近几年的广告中,都有所体现。
无论是《三分钟》、《一个桶》还是今年的《女儿》,除了结尾之处的苹果logo,都没有明显的产品露出和强行关联。
他们只是在专心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平凡人身上发生的温暖故事。
但是在故事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对于想要更贴近“人文”的努力,对于想要传达科技温度的心情。
参考资料/案例来源:
《演员请就位》陈凯歌评论部分/乔布斯访谈内容/文中出现案例来自苹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