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麦当劳叔叔你肯定不陌生,麦当劳叔叔作为麦当劳的IP人物深受大人孩子的喜欢,但你是否听过“麦当劳叔叔之家”?如果你对此尚未了解,不妨从下面这几支广告中,去看看“麦当劳叔叔之家”所做的一些感人举动。
▽
<<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文案 >> 这支广告中,用朴实的画笔和文案描绘了家庭赴远地为孩子求医的历程,并用稚嫩的童声讲述这一切,听起来让人不由地心生怜悯。广告最后,孩子也道出了“麦当劳叔叔之家”的存在。 许多家庭为治疗家中重病的孩子往往要去到省城或更大更远的城市,患儿家庭要承受交通、吃饭、住宿等问题,捉襟见肘、雪上加霜。迫于经济压力,家人们无法长时间都在医院旁住店或租房陪着孩子。为了让一家人能在一起,让生病的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治愈力量,麦当劳叔叔在医院旁盖了一个家。 “麦当劳叔叔之家”起源于1974年,当时,Fred Hill的女儿罹患白血病,必须远离家乡,前往费城接受治疗。治疗期间,Fred全家人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为了能时刻陪伴照顾患病的女儿,他们不得不以医院为家,三餐倚赖医院的自动售卖机、在病床旁的狭小空间歇息。Fred 在医院看到很多和他们境遇相同的家庭,大家都早已心力交瘁。 Fred 决心要为这些家庭尽一份力,他想为患儿家庭在医院旁筹建一间“家以外的家”。当地的麦当劳餐厅听到这消息后,积极给予了帮助。为了感谢麦当劳,也希望用麦当劳叔叔积极乐观的精神鼓励患儿,Fred 决定将这个新家命名为“麦当劳叔叔之家”。 随后,“麦当劳叔叔之家”开始在世界各地成立。1990年时,瑞典麦当劳加盟商Paul Lederhausen和妻子Irene启动基金修建了瑞典首家“麦当劳叔叔之家”,以纪念他们患有囊性纤维化并于1976年去世的女儿埃里卡,也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减缓患病的痛苦。 这些父母伟大的行动也让麦当劳为之感动,于是拍摄了一支广告讲述了瑞典这家麦当劳叔叔之家的故事。 ▽ 这一广告引起了许多人对“麦当劳叔叔之家”的了解和关注,并为麦当劳在餐厅的筹款做出了贡献。这40年间,麦当劳叔叔之家陆续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帮助了超过500万个家庭,为异地就医患儿家庭免费提供一个距离医院只有数分钟路程的“家以外的家”。当孩子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家长们可以入住这个舒适的家园,既能每天陪伴着孩子治疗,还可以与麦当劳叔叔之家中其他的病童家人互勉互助。 2016年,中国内地首个“麦当劳叔叔之家”落地长沙,距离湖南省儿童医院步行仅需五分钟,它的建设完善、设施齐全,充分考虑了患儿的健康安全与家庭实际需求。 如今,上海“麦当劳叔叔之家”也将正式投入服务,帮助更多异地就医的患儿和家庭。 为此,麦当劳推出了一支暖心短片,讲述了一位被确诊白血病的女孩张思涵的故事,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到这些异地就医困难的患儿,号召更多人加入到“麦当劳叔叔之家”这场公益活动中。 ▽ 为了方便管理,在医院治疗的患者一般不被称呼自己的名字,而是被用编号来传呼。”43号打针、43号吃药、43号输液......”在那冰冷的编号下,医院也显得那么寒冷可怕。弟弟一声不满地抱怨“我姐姐不叫43号,她叫张思涵。”让姐姐妈妈都落下了眼泪,他们多想留下来陪孩子打针吃药治疗。 好在有“麦当劳叔叔之家”,让这一家人能住在一起,能用爱来治愈张思涵。2016年,张思涵一家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旁的麦当劳叔叔之家住了112天,有了家人的陪伴,张思涵度过了治疗和复诊的艰难时光,现在已恢复良好。 与此同时,麦当劳也发出爱心邀请,倡议更多人加入到“麦当劳叔叔之家”的公益活动中,为即将入住“新家”的小朋友们制作加油卡。并且,人们每购买一份开心乐园餐,麦当劳都将捐出5毛钱用于麦当劳叔叔之家的建设和运营。 患病后,家人的不离不弃对于患儿来说非常重要。台湾麦当劳也用一支温馨短片记录了在“麦当劳叔叔之家”度过暑假的患儿洋洋的故事。 ▽ 像张思涵和洋洋这样远地就医的儿童,在“麦当劳叔叔之家”爱的陪伴下好了起来。而那些在“麦当劳叔叔之家”和人们帮助下的孩子,自然也不忘回馈这些帮助。 麦当劳邀请了“麦当劳叔叔之家”的一些小朋友和家长,让他们说一些想送给大家的话。小朋友画上了画,父母写上了一些感谢的话语。而这些,都被放进了麦当劳的开心乐园的餐盒里,给消费者带去感动。 有温度的公益营销不是简单的成立某基金、做几次好事,而是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品牌的存在,把品牌与公益行为牢牢联系在一起,消费者也能因参与到了活动中而感到满足。“麦当劳叔叔之家”这场公益营销,不仅给患儿家庭提供了爱的帮助,也给更多人带去了温暖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