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粮仓礼包也独具巧思——包含满足精神和胃口的双重丰盛食粮:可直接兑换书籍的精神粮票一张,定制冰箱贴一枚,以及新米一袋。
「精神粮仓」不再只是一家普通的线下超市,借助当当所提供的精神食粮——书籍,将阅读体验跟生活场景做了非常生动的融合。
假如你走进店里只是想买一棵白菜,却瞥到一旁汪曾祺的名言:“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会心一笑间,你感受到了文字所传递出的强烈情绪,不再是纸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种散发着蔬菜般清甜味道的生活智慧,下一刻你可能会有冲动,想要去拿起一本汪曾祺的《黄油烙饼》。在类似于这样的场景跨界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变得可以被触摸、挑选,甚至于品尝,因而消费者极其自然地完成了一场从消费购物到阅读的行为转化。
此次当当×盒马「精神粮仓」的营销Campaign,除了这间精心打造的快闪店之外,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创作团队还利用平台优势,将活动范围扩展覆盖至整个北京地区。9月24日-9月30日期间,所有在盒马APP下单的北京地区用户,都可以收到一张专属的精神粮票,凭借此粮票可以在当当兑换一本自己心仪的好书。此次当当所有送出的书,全都不是随机派发的,而是后台数据根据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推荐,做出的精准匹配。换句话说,对于这些充满滋味的书,收到的人不一定会百分百「对味」,但精挑细选的投放方式,的确让大家看到了当当希望能投其所好的最大诚意。
虽然目前活动已经截止,但据了解,就在这短短的一周之内,当当一共准备了约70万本图书,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规模。如果说每一本书代表的是一个通往精神世界的窗口,70万间瞬间被点亮的窗背后构建的将是一个完整的理想国世界,是一场真正属于全民的阅读盛宴。
除了线下的实体店之外,在微博平台,当当还为此次活动创建了热议话题标签——#精神粮仓#、#文豪菜市场# ,以此鼓励大家晒出自己的打卡书单。在受众参与话题的过程中,当当会适当引导用户的话题方向,例如——「你最想吃到书中的哪种食物?」,进而延伸出对阅读与美食的关系探讨,丰富话题内容。与此同时,这次活动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更吸引到诸多知名大V、KOL主动探店打卡,传播声量呈几何倍扩大。
美食博主@食尚小米 还以体验视角带粉丝在精神粮仓寻宝,让看不见的文字有了颜色与味道。
如果你再细心一点会发现,此次活动吸引到的KOL大多为生活方式类博主,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读物类博主,这个小小的细节其实也反映了当当对于「我们能如何阅读」的思考:
提个有点令人难堪的问题「你有多久没有拿起一本书了?」也许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尴尬地沉默几秒,然后陷入思考。曾经我也会努力尝试反省,但是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上次拿出来摆放的书已经又落上了薄薄一层灰尘。此次当当×盒马「精神粮仓」的案例,让我忽然想到——也许是我对于「阅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甚至想不起来读书,是因为读书这件事情本身变得不自然了。换句话说,我们对阅读附加了太多心理预期,一个人需要通过不断被提醒去看书,而不是一种生活的习惯。这次「精神粮仓」的传播Campaign,很明显地可以发现——当当正在努力降低大家对于阅读的这种心理门槛。借助品牌跨界合作,当当将文学书籍搬进超市,打破了购物与阅读的场景界限,强调阅读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正如人们每天购物消费,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类似于习惯了随身携带的方式,才是这座避难所能够发挥作用的唯一前提。在书籍领域,当当作为一家已经有着21年历史的品牌,通过这次「精神粮仓」的跨界营销活动,我们也许看到了当当不同的另一面——年轻、新鲜、充满可能性。曾经大家只是将当当作为购书的消费平台,但是其实它早已成长为国内完善的内容阅读社区,现在通过当当你不仅可以购物,还可以看直播,打卡各类阅读活动,交流书评,分享晒出个人书单……当当的功能业务边界正在不断被拓展,平台可以不断随着所承载的内容更新、迭代、持续生长,这才是品牌能够保持年轻、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阅读丈量世界,这是当当一直对外输出的品牌Slogan。人与书籍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世界的连接,而这一切的连接的起点,应该是一个可以承托众人,聚集彼此的平台,当当无疑是想扮演好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