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说为啥我就没有工作的激情?我怎么没有打鸡血那种工作的快感?有一种可能是,你的工作可能干得并不顺利,或者没干出什么成绩。
想想看,那些干起事有激情的人一定就是天生富含热情吗?不一定,很多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人,他很擅长自己的工作,每次干起事情来会游刃有余,表现也会更出色。所以,他在工作中成就感和满足感十足,自然就充满了激情。
激情其实是他精通并成长的副产品。要是自己能力没起来,每次事情没干好,自然就没什么激情。激情没了,事情越干越应付,这就恶性循环了。所以,要激情,核心还是底子硬够自信。
02
除非你刻意要在文案里加入一些专业性极强的词汇,以制造出专业、有逼格的感觉。
否者,绝大部分时候,文案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把专业性强的信息常识化,把复杂难懂的概念通俗化,且形象化。让大多数人一看就秒懂,一看就能被吸引。
03
有一个老说起的故事:
一条街上有好几家卖面包的店,第一家写了个广告 “全城第一的面包店”;第二家不服,马上打出 “全省第一的面包店”;第三家跟上,“全国第一的面包店”;第四家也不示弱,“全世界最好的面包店”;第五家杀红了眼,“全宇宙最好的面包店”。你猜第六家会怎么写?
他们写了句:“这条街上最好的面包店”。
你看,一下子就拉回来了,高下立判。写文案就是这样,不要总整些又大又空,虚头巴脑的,根本就难以感知得到。你要告诉消费者近在眼前的切实利益,让人能快速感知,能更吸引人。“十年后身体倍儿棒”,还真可能不如 “现在一口气上十楼不费劲”。
04
往往一个新媒体部门在企业组织架构中越独立,慢慢它就做得越好。
有一些企业,新媒体部门放在运营部,运营部之上又是市场部,不止决策不够效率,而且基本人员都不齐......你想,公司都把你放在这么多级后了,能有多重视。
要是真的想大力发展新媒体板块的业务,还是建议企业把新媒体部门独立出来,专业的新媒体总监,然后搭建完善的新媒体团队,快速决策,大胆创新。别一直都半死不活,熬人。
文案是事实,不是结论。
比如你说我的纯净水 “特别干净”,那肯定不如说 “经过27层净化”。
很多人说我在公司创造不了价值,老是没有晋升,所以我要辞职我要换位置。其实我倒不这么觉得,在我看来恰恰是我的存在能创造价值,我的位置难以替代,这才是辞职最大的资本。
如果去留不会给团队带来半点损失,甚至都没人能感受到你的去留,你依然可以选择辞职。
只是在辞职前,最好认认真真地想想自己在这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自己又能做什么,能把什么做好。
都说甲方相对乙方,对于创意更谨慎更胆小,甚至有人说甲方就是看不懂创意。我倒觉得,这应该是必然的。
我就说一个真实的事吧,就是乙方经常给甲方提案的时候,会说各种专业理论、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等等,什么信息传达要极简,少即是多,创意要让人过目不忘等等。结果自己做宣传片的时候,东西其实跟甲方那种思维差不多。
你看,谁决策谁最终承担,谁就会更谨慎,并不单单是归结为 “他不懂,大老粗。”
08
以后讲道理摆理论不要那么绝对,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实则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个莽汉。比如“短视频一定是企业未来的出路”、“不卖货的文案都不是好文案”、“在职场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没什么道理是绝对的,连一个小小的营销圈都有无数个大师,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理论体系存在,何况整个世界。
就算你验证成功过的道理,在别人在也未必行得通,一切道理都得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和改进,不然,就是大空话。
提到产品文案,种类很多,有产品包装文案,有产品TVC,有产品促销文案,有社交媒体卖货文案......写法各有不同。
就单单是卖货文案都有很多种模式,比如SCQA,比如AIDA,比如AIDMA、比如5W2H,比如痛点文案写法等等。
没有哪一种写法一定是最优,但我认为有一个核心点可以去多思考——产品文案,是要把产品变成用户某个具体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能最佳最佳,能独家独家。
越是诉苦,越有诉不完的苦;越是吐槽,越有吐不完的槽;越是着眼于工作中的困难,越是感觉工作好难。
冷静点,路很长,没那么多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