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影视作品里的反派角色,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不知道今年夏天还没有重温《还珠格格》的朋友,时隔多年,人们在网络上对这些童年里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却有了新的评价。


当初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容嬷嬷,如今被很多人赞叹“干得漂亮”;四处找茬的皇后也被戏称为“耿直girl”。反倒是“活得潇潇洒洒”的主角团的很多行为让人看了只觉得分外迷惑,协助主角团一路通关的令妃更是成了“最心机”的角色。


其实,这几年,过去很多格外讨厌的反派角色都纷纷“洗白”了。而在当下的影视剧作品中,有些反派角色比主角还受欢迎,甚至直接让反派成为主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说,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看电视时不再追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回顾那些记忆里经典的反派角色,探究作为观众,我们为什么会对一些反派变得愈发宽容?反派角色的种种魅力究竟来源于哪里?当反派也变得迷人,创作思路和观剧体验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们对反派越来越宽容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影视剧里“好人”和“坏人”总是泾渭分明,而人们对“坏人”的态度也是毫无商量的厌恶。这份强烈的情感甚至让许多人入戏过深,对扮演反派的演员本身也“恨屋及乌”。


老戏骨李明启老师就曾自述,自己在坐公交时曾由于被认出来是“容嬷嬷”的扮演者而遭路人骂,还会在打车时被司机拒载;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饰演心理变态医生的冯远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观众认为就是“家暴男”本人;而《我的前半生》中“小三”凌玲的扮演者吴越甚至被观众骂到不得不关闭微博评论区。


李明启老师饰演的“容嬷嬷”是多少孩子童年的噩梦。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但另一方面,不少经典的反派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在逐渐发生改变。反派的命运不再是被观众整齐划一地讨厌,有些人甚至渐渐理解和喜欢上这些反派身上鲜明的性格。


今年6月,迪士尼新电影《库伊拉》上映,和人们印象中的童话故事女主角大相径庭,这个朋克气息十足的女性角色在原漫画中是一个典型的反派。她离经叛道、扰乱规则,以“残酷”作为自己的标签,但也正因这种独特的反叛气质获得许多观众的喜爱。


电影《库伊拉》于7月29日在腾讯视频全网首播。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实际上,这并不是迪士尼反派的第一次“胜利”了。近几年,由视频制作团队“PattyCakeProductions”在YouTube上首发的音乐剧作品《后妈茶话会》在国内外迅速走红,当《灰姑娘》《长发公主》《白雪公主》里的后妈齐齐上阵,人们第一反应竟然是感叹“全员恶女,人美歌甜”。当后妈们高唱“也许你会觉得这很残忍,但是有些人会把这称作爱”,小时候被暗黑后妈们吓哭的网友们反而纷纷直呼过瘾。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究其根本,大概是更多人开始对于一些影视剧中的“主角光环”的审美变化与其传递的价值观本身的再反思。


何谓正派,何谓反派,本就没有可以统一的标准,只是当创作者出于特定价值立场和戏剧冲突的考虑,将拥有某些特质的人定义为“主角”,与主角站在对立面的就往往塑造为面目可憎的“反派”。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琼瑶剧《又见一帘幽梦》里被网友们反复扒出来为之叫屈的“反派”绿萍,在由于出轨男友的过失遭遇车祸后,绿萍的崩溃和歇斯底里被当成了“黑化”,还遭受了那句“载入影史”的经典谴责——“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


网友对于《又见一帘幽梦》中“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台词的吐槽。图片来源:微博@国产剧研究中心


从关于爱情的玛丽苏幻想中走出来,作为观众的我们终于逐渐意识到,绿萍的“反派”标签其实并不来源于其本身有多可恶,而更多在于她站在了象征着“真爱无罪”的主角团的对立面。然而,一旦这种价值观本身的正当性出现了动摇,到底谁才是“三观正”的那个,自然也要另当别论。


此外,让这些老牌反派角色人气越来越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表情包等二创内容的流行对原角色形象的重构。不难发现,在这个万物皆可表情包的时代,许多曾经让人深恶痛绝的反派突然被“平反”的转折点,就是在这个角色被做成表情包并广为流传的时刻。


 《情深深雨蒙蒙》中经典的雪姨敲门片段。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当容嬷嬷扎针的童年阴影被用于戏谑与调侃,当雪姨刻薄的讽刺成为一句只可意会的“阴阳怪气”,成为“迷因”的反派形象被网友反复复制与再创作,而对这类迷因的传播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高度娱乐化的游戏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反派角色所携带的符号意义被反转了,人们曾经对这些反派人物抱有的厌恶也随之被迅速消解,甚至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会与一些反派角色产生共情。

 

网络流传的雪姨表情包。图片来源:微博

 

在价值观的转变与二次创作的娱乐化体验之间,许多反派角色终于走出了长久的偏见凝视。


“反派必然要让人讨厌吗?”在这个问题的提出背后,不仅在于人们对反派角色本身的宽容,更是人们对于影视作品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方式,应如何塑造人物、再现现实的重新思考。

 

反派角色,因何变得可爱又迷人


观众的评价与市场的表现总是相互影响,如今,许多影视剧作也开始主动地让反派成为作品的主角。改编自《睡美人》的迪士尼电影《沉睡魔咒》中,给公主施法的恶魔女巫成为了主角;超级英雄电影的序列里,也出现了像《小丑》《毒液》这样与传统的正派英雄角色完全对立的反派男一号。


而即便在一般的正派主角影视剧中,作品对于反派角色的着墨也越来越多。这些在创作者的塑造中变得越来越迷人的反派角色都有什么特征?有哪些原因让反派角色终于走出了“被厌恶”的结局?

 

从“扁形人物”到“圆形人物”


在文学批评专著《小说面面观》中,英国作家E.M.福斯特将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类型,[1]其中“扁形人物”又被称为“类型性人物”或“漫画式人物”,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被极为有限的几个形容词高度概括的人物。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文艺创作里,反派角色大多都被塑造为这类扁形人物——性格特点鲜明、行为动机单一,仿佛把“可恶”两个字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脑门上。


福斯特认为,扁形人物对于创作者的一大好处可以用“毕其功于一役”[1]来概括,对于这样具有强烈风格特征的角色,只需浓墨重彩地登场过一次,就无须再费什么口舌去反复介绍。


于是,许多创作者都愿意将反派的所有行为用一个“坏”字简洁明了地呈现,这时的反派人物们,如福斯特所言,就像一个可以“人人推来操去”的筹码,在需要推进剧情发展时招之即来,在需要烘托主角光环时挥之即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让反派变得“可爱又迷人”的关键之一,就是实现从“扁形人物”到“圆形人物”的转变。当反派的头上不再贴着一个简单粗暴的标签,当反派的心理活动与人生故事也被细细书写,人们就总能从这些丰富的种种细节中发现反派角色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可爱之处。


漫威系列里的洛基就是这样一个立体的反派角色。表面上,他是企图毁灭地球的混乱制造者,但那满脸狡黠的笑容、野心勃勃却偶尔有些呆萌的反差性格,又着实让不少观众们喜爱。也正是因为前面几部电影对于洛基不吝笔墨的深入描绘,才让这个反派角色获得了比许多正派英雄还要多的欢迎。


当反派人物从扁平的纸面上“立”了起来,不仅让人物本身拥有了更多向度的特点,更是让其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的特质被凸显。一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里昂在完成任务时是杀人不眨眼的冷酷杀手,但回到日常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爱喝牛奶、对一盆兰花呵护备至、在电影院里被逗得傻笑的普通人。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里昂在细心呵护兰花。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这些细节丰富而温热,于是,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反派”不再是只会喊打喊杀的恶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也有思考的个体,而属于反派的那份可爱与迷人,也恰恰来自于这份饱含鲜活人性的真实感。


除此之外,在“圆形人物”的塑造方式下,许多反派人物也不再是单纯的“坏人”,亦正亦邪的特质同样成为许多反派角色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在《复仇者联盟3》里,全片最大的泪点之一就是开篇中洛基为了杀死灭霸反被刺死的场面,面对更加凶残的反派灭霸,洛基最终还是选择站在了正义一边,更加让无数观众为之心痛。《哈利波特》系列里,从头到尾都被塑造成一个反派的斯内普教授最终揭开了身份真相,他对莉莉的深情、对邓布利多的忠诚,都让这个表面看起来阴险凶狠的角色成为成为整部作品中最让人动容的人物之一。


正如高尔基在《给马·加·西瓦齐夫的信》中说的,“人是杂色的,没有纯粹黑色的,也没有纯粹白色的。在人的身上掺合着好的和坏的东西。”[2]当人物不再是非黑即白的纸片人,承载于反派身上的复杂人性就显得格外真实而深刻,也观众更加容易与之产生强烈的共情。

 

反派人物中的悲剧内核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人们会发现,面对某些反派人物,不是不恨,而是恨不起来。因为在这些反派的背后,总能找到一个更加强大的“幕后推手”,有时候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生活本身。


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奥斯卡都斩获奖项的电影《小丑》就是其中的典型。对于漫改电影来说,《小丑》是一个绝对的另类,不仅在于它完全以一个反社会的反派角色为主角,更是在于电影最终将批判的矛头透过角色,指向了社会本身。小丑亚瑟最初并非一个恶人,反而是一个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弱者,而真正让他“黑化”的,是来自周围人的冷漠与暴力,是整个社会对他的残忍。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那些能够获得同情与怜悯,而非单纯的厌恶的反派人物,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悲剧性的内核——他们既是作恶人,但本质上更是受害者,而正是他们无法抵抗的外部力量撕裂了那些他们曾经拥有的“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当属于这个人物仅存的最后一丝光明也被剥夺,强烈的悲剧色彩也会让人们与之产生强烈的共情。


反派并非天生就是反派,悲剧的源头是种种深刻的结构性因素,[3]这就让人们难以再在道德上给这些特殊的反派人物过多的谴责,而是以这些人物本身作为中介,向其背后所反映出的现实投以反思。


例如美剧《绝命毒师》中的主角沃尔特·怀特,在他成为一个大毒枭之前,作为一个勤恳的化学老师却无法自谋出路的种种困顿,直接揭示了社会底层群体面临的艰难生存境况;《沉睡魔咒》里由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反派后妈玛琳菲森,年轻时曾被人类欺骗、甚至被折去了翅膀,这也直接让她对人类抱有难以磨灭的提防和敌意;还有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虫》里,将富人的家据为己有后,基宇妈妈的那一句:“如果有钱,我会比他们还善良。”


《寄生虫》尖锐地揭露了韩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图片来源:豆瓣

 

“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日本动漫《东京喰种》里主角金木研曾绝望地喊出这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许多反派命运的真实写照。在这些人物身上,观众应该看到的绝不止于个人的对错,而是整个世界的黑白。

 

以“恶”拷问人性,引发对“善”的反思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导演诺兰用浓重的笔墨塑造了一个足以载入影史的反派角色——由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比起伸张正义的蝙蝠侠,这部影片中小丑给观众带来的震慑或许更为强烈。


在一场经典的桥段中,小丑在两艘船上放上了炸药,一条载满市民,另一条则全是监狱收押者,而两艘船的引爆器都交给了对方的手里。小丑设定的游戏规则是,只要在限定时间里按下按钮,让对方的船爆炸,自己的船就可以幸免于难。在这场赌局里,市民的船上始终一片骚动,直至最后,一位男市民还在犹豫要不要按下引爆器;而罪犯的船上,引爆器则被一名彪形大汉一把夺下,果断地扔进了海里。


虽然在最后的结局里,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在岸边“看戏”的小丑被蝙蝠侠制服,但由反派角色向人性抛出的拷问却无疑是尖锐的。这样的疯狂角色,在向观众发出有关于“恶”的命题作文后,实际上也启发了对于“善”的思考


所以很多观众在看完表演后,不会用一口唾沫把角色给淹了。如何避免好人变坏人?如何让坏人还没坏透的时候变回好人?成年人世界的这些复杂问题,能够从反派角色那儿获得映射。



有些反派设定更契合当代人的写实审美


“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著名导演戈达尔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正道出了影视作品与现实的紧密关系。创作者在影视作品中如何设计情节、如何塑造人物,最终都指向人们正在呈现什么样的现实以及如何呈现现实的问题。


对于反派角色的塑造与描绘也亦然。如果影视作品无法突破人物塑造中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将人性的黑白之间划下一道简单粗暴的界限,许多关于社会现实中的模糊地带、人心与道德的灰色空间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影视作品往往就容易流于俗套而白烂的戏剧冲突,无论是在挖掘现实真相的力度,还是在直面复杂人性的勇气上都显得有所不足。


实际上,在人们对反派角色赋予越来越多的宽容甚至喜爱的另一面,是人们对单薄而平面的极度完美角色的厌倦甚至反感。


毕竟,在社会能见度越来越高的当下,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影视作品虽然投入了豪华的阵容配置,却只完成了对现实的苍白反映的这一现状,也不再会那么容易地沉浸于不切实际的光影幻觉中。


《教父》系列电影中的黑帮反派亦正亦邪,却让人们尤为着迷。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演员余皑磊曾谈起自己长期扮演反派角色的经验,他谈到,当理解了剧中角色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为何选择用社会所不容的方式达成目的时,就会理解,“任何角色落到生活中,他就是一个人”。[4]而演员在饰演反派时,重要的也不是演一个坏人,而是揭示着人性阴暗面的欲望本身。


因此,好的反派设定往往比正面角色展现出更多作为人的一面,比如欲望、缺陷等。而对于观众来说,接受反派人物带来的强烈冲击,直面来自深渊的凝视,或许才是我们“打开”许多影视作品中反派角色的正确方式。


反派角色成为影视作品的吸睛法宝


最后,从产业角度来看,这些年出圈的不少影视作品中都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他们不一定必须得可爱又迷人,但一定具有复杂的人物心理和鲜明的人物性格。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洛基、小丑,还有诸如《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等角色,有的褒贬不一,有的被骂得很惨,但毫无疑问都是出彩的反派。这些角色在戏里成为带节奏、制造戏剧张力、烘托情绪的主轴,在戏外往往也能为作品提供非常多的热门话题,推高作品热度,吸引潜在观众。


完成度高、设定丰富的反派角色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的吸睛法宝,从对角色、对演员的加成来看,反派角色也正在迎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即便有些反派不是可爱又迷人那一卦,但毕竟“黑红也是红”。


因此,创作者不应再将反派当作边角料,写好一个反派、拍好一个反派、演好一个反派,无论是对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都至关重要。


而对于心智成熟的观众而言,归根结底,当我们面对那些发人深省的反派角色时,敢于直面黑暗与丑陋,或许才能更为深刻地心向光明与美好。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