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一定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市场调研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直接去问消费者,可能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市场调研很难分清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喜欢与不喜欢的”......
这些对吗?完全正确。所以很多人就把这些作为不做市场调研的借口,完全是在找借口!
市场调研的确会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我,在你做市场调研的时候能听见许多坐在办公室听不到的声音,结果有时候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善于倾听与观察用户反馈,然后自己去洞察与尝试。市场调研该做,但没人说一定要迷恋那个结果。
02
文案写几个字,绝对人人都会写。但策略会告诉你为什么是写这几个字而不是那几个,策略对了,方向就对了,后面只是文字表达的好坏问题。策略要是错了,那几个字写得再好,文案也是方向错误,甚至带来负效果。
所以,文案有没有进阶,大概率是可以看他的文案是在传达文字,还是在表达策略。
03
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在绝大部分时候,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我觉得这一点在读书时就可以用,绝大部分书籍的知识点,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至少对你个人而言是符合的,其中20%的知识点很重要,其他80%算是辅助。
所以我建议没那么多时间读书的人首先可以根据目录去读书,读你最想知道,当前最有用的目录。或者你可以快速把书过一遍,找到要点部分,再去花时间仔细阅读,代入思考。
04
做内容,你要知道有一个逐字效应。意思是当我们面对大量文字时,不会逐字逐句认真地看,往往会一目十行,大概地在看。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文章精炼是多么的重要。然后,一定要有吸引人又突出的小标题。而且最好是多用短句,多分段,因为我们阅读时往往不会整段整段的跳。
最后就是把关键信息加粗或者标记,这是强行让读者在此处逐字阅读,你看大部分卖货文案就是这么做的。
经常会有文案吐槽,总监上来就要50个idea,动不动一个创意就要求写30、40条文案,还有每次文案都要写几十版,简直是变态啊,这不是消磨想法吗!
其实我想说:你是幸运的。这种做法确实比较野蛮,但它真的也在逼着你去拼命思考、拼命找角度、拼命从一堆平庸的创意中挤压出新的创意,效果是有的,而且还短平快。
人都是懒的,给你想要的自由空间,你会逼着自己死磕吗?绝大多数人都是随便拼凑个3 5条就交差了,轻松搞定,不会顶着压力往前冲,成长自然慢。所以很多人会在这样的总监下干个1 2年,然后高薪跳槽,吐槽归吐槽,原因你懂的。
愚蠢的人总是想自己是为公司打工的,一切都是公司得了好处,也就是混混时间拿上不高不低的工资。
聪明的人知道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干,所有做的事都是在提高自己在公司留下去的能力,让自己活得更好的能力。
而干活拼尽全力,力求每一件事做好的人知道,他是在培养自己能随时离开,不受牵制的能力。
07
综合型人才或者复合人才这个概念,现在经常会有人提起,企业招聘也总是对外发出这种信号。但很多人是真的会错了意,既搞错了啥是复合,也低估了什么叫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其实真不是啥都会点,而是1+N,1个核心能力+N个辅助技能。
没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N只是打杂的,这一点刚毕业的新人可能深有感触。或者你也可以是2+N,甚至3+N,但不能都是N。
08
只要你不是天天讲理论玩纸上谈兵,只要你真正去实操做过品牌,你就会知道:就算你非常懂品牌战略,洞察力极强,品牌策略用得炉火纯青......可能也没用。
品牌不是仅凭哪一个人就能做好,最关键是要有靠谱的团队,专业的人,以及很强的执行力。否则,战略是战略,执行是执行,根本衔接不上。战略猛如虎,执行原地杵。
听到过很多人说甲方和乙方合作,要绝对的信任,要尽可能把企业相关资料以及乙方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他,这样乙方就能认真研究资料产生出更多好的idea。不要把乙方当成侍从,不要对乙方呼来唤去,要给空间,要去合作共赢。
这个理儿我是非常认同的,但有时候现实真会给我当头一棒,因为并不是每家乙方都是这样,或者说并非具体到每个人都是这样。我过去和一些乙方合作,上面的每一条我都做到了,提供超出他们预期整理好的各类资料、尊重他们的专业、给空间、平等沟通......但过程真的吐血。
我给空间,他们觉得我不重视,估计好混过去;我尊重他们专业,他们觉得我不专业好糊弄;我平等沟通,他们觉得我好说话......甚至你都能看出他们一点都没用心就想快点结项收钱。
但等我开始不那么“尊重”,东西马上就能做得更好了,挺无奈。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毕竟,怎么可能每个人都那么有 “主人翁” 意识。
有些文案叫卖货文案,有些文案叫品牌文案;
有些文案理性,有些文案感性;
有些卖货文案能做品牌,有些品牌文案能卖爆货;
有些品牌文案通篇不讲品牌,有些卖货文案通篇不提产品;
有些卖货文案关注产品细节,
有些卖货文案突出产品感觉;
有些卖货文案塑造使用场景,
有些卖货文案单纯输出价值观;
......
文案很简单,却又没那么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