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对别人评头论足,真的未必能说明别人是什么样的人,但一定会暴露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控制好自己的嘴,那是颗定时炸弹。
02
不要妖魔化文案,也不要过于神化文案。
什么靠一篇文案一夜暴富啊,仅靠一句文案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啊......可能有吧,但极少极少。
文案更多地是去影响、去强化、去赋能,消费者最后买的不是你的文案,始终都是你文案背后的东西,是她自己的需求。你的文案始终是中间一道桥,而不是目的地。
所以,你得先弄清楚,消费者在哪,她为什么要过桥,目的地在哪。不然,你的这座桥该如何建?仅凭一句文案就能让消费者一掷千金,那也是极难的吧!
03
很喜欢小马宋公司的管理理念,高管从内部培养,不是万不得已,坚决不空降高管。而有些公司就很有意思,喜欢不断找一些Title显赫的总监,结果更有意思,普通员工不少,总监也很多,但项目干不起来。
为啥?缺了中间对接人啊,总监与普通员工断层了,总监想法很多,普通员工呢执行经验没那么强,需要有人来中间衔接,能带着普通员工落地干起来。所以,找那么多总监干嘛,多培养点中层管理的人。
04
现在的网络环境,戾气真的好重,不尊重、不信任、不满意、不耐烦、脾气大......动不动就要开骂。
自己不喜欢的要骂,自己根本不知道的要骂,看着不爽的要骂,看到别人在骂也要跟着骂,而且骂得如此笃定,有如神助,真不知道是互联网让人更近了,还是让人更远了。
爆款刷屏的内容,往往能 “俘虏” 读者,引爆读者的情绪。在互联网,情绪绝对是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事实上,好的内容,都会操纵人的情绪。不管是新媒体内容、电影、文学著作、音乐,还是广告,哪怕是公益广告。
而高唤醒情绪既包括积极情绪也包括消极情绪——敬畏、幽默、兴奋,生气、担忧都是典型的高唤醒情绪,这些情绪会自然而然地唤起人们传播、分享的冲动。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坚持一万个小时的用心投入练习,就能成为专家。
但很多人对这个练习有所误解,更多会把目光放在一万小时上,不是刻意练习而是耗时间。
比如你喜欢唱歌,不是天天去KTV吼两嗓子,就能直接发唱片了。你需要专业化的训练,刻意练习如何用气口唱歌,练习音准,打磨舞台表演…..
而且,你所擅长的技能,在这个领域里一定已经有人总结了非常多成熟的“套路”供你学习,这些套路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减少无用练习。
07
所有产品都是要满足用户当前底层的认知,不要轻易打破!!
上次看到有人说,利用一个什么最新技术和材料,房子可以建在空中,不用地基。听着很牛很酷啊,但这样的房子目前有多少人敢住呢。就算你拿着厚厚的技术证明给我看,我也不敢上去啊。
我的认知里房子就是要打地基,就是要牢固啊,在天上飘着我有点受不了。就像你告诉我有一款新技术,能把绳子做得非常细,像发丝一样,且非常有强度和韧性,比目前蹦极用的绳索都要好。你觉得有多少人会愿意用它来去蹦极?
08
写产品文案有个不错的方法,就是梳理出产品的几个核心卖点,然后找一个受众非常熟悉的参照物,最后就是为卖点设计一个恰如其分的展现场景,稍微夸张一点也可以。
比如是做健身用蛋白粉的,主要卖点是见效快,那文案可以是 “健身就像用了加速卷轴”,用游戏中大家熟知的加速卷轴作为参考。
还有苹果MP3 iPod的经典文案 “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巧妙之处就在于把当时大家陌生的概念用口袋来做参考,当时大家都用的还是随身听和CD机,存储量和便携性都不行,而 “1000首歌” 和 “口袋” 这个场景一下子就勾人兴趣了。
很多人在面试招人的时候,会很反感自己的上级再复试一下,觉得是不相信自己,我自己手下的人你来面试一下算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些上级呢,觉得我要给下属绝对放权,他招个人而已,我就不过去面试了,免得让他感觉我不信任他。
我认为这都不对,招人跨级面试很正常啊,而且也是应该的,很多成熟公司都是至少跨2级,比如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上一级有个总监,你招一个文案的时候,他应该也要亲自面试。
人人都在喊人才重要人才宝贵,挑选一个适合企业且有能力的人至关重要,那跨2级招聘这多吗?听说阿里是跨4级招聘,为的就是挑选合适的人才。
记住,流量高一定不等于销量好!否则,得吃大亏。
产品质量问题、口碑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那去花钱投大流量等于自杀;
动机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那顶多只是瞟一眼,只看不买;
信任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那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说的去购买,特别是那些决策复杂的产品;
门槛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那会将很多准客户拒之门外。
保障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那可能让你的销量大打折扣,特别是那些高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