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本以为会在鼠年再次C位出道的米奇米妮现在只能被关在迪士尼的乐园里并且受疫情蔓延的影响全球六个迪士尼乐园全部关闭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美国迪士尼乐园立马玩起了线上营销没错咱能在家里看巡游表演了☟加州迪士尼乐园巡游 “魔法成真”东京迪士尼 不定期节目日本和美国迪士尼相继在YouTube上推出了乐园拍摄好的游玩视频在油管看了迪士尼的线上巡游视频后不少粉丝的留言都特别暖心“对我来说迪士尼乐园恢复营业就是世界回到正轨的时候”“发现自己忍不住跟着他们笑,然后就突然很想哭,怎么回事?”不过留言虽然暖心,但是此次疫情对迪士尼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01迪士尼大批新片调整北美档期或直接上线流媒体
前段时间,抖音上的一个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教你怎么用最少的钱喝到星巴克:如果星巴克省钱有段位——青铜:自己拿杯子,能省 4 块钱黄金:用一个超大杯倒出 2 个中杯,一秒血赚钻石:花 199 元办一张 XX 会员卡,能免费喝 9 杯……看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叫做悦会卡的广告。不禁让我联想到,微博上经常会出现的“ 9.9 星巴克随便喝,¥9.9 吃麦当劳”的活动,活动一会仅限苹果用户参与,一会仅限安卓用户参与的,最终目的都是引导你办理各种平台的会员卡。
昨夜,瑞幸咖啡这个标准富二代形式起家的咖啡神话爆了。 瑞幸咖啡称,公司的独立特别委员会经调查发现,COO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第二季度开始从事不正当手段,其实就是伪造交易额22亿元。 消息一出,瑞幸咖啡盘前暴跌近80%,盘中六次熔断,截至收盘,跌幅75.57%。 女王我看了一早上瑞幸咖啡的文章和视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
自从1月22日微信视频号开始内测以来,就成了圈内圈外讨论的对象。这也不能怪大家,毕竟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几年来,腾讯至少上线了微视、闪咖、QIM、腾讯云小视频、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火锅视频等共16款短视频相关APP。不过其中却没有一款“黑马”突出重围!这回拿出了【微信】这个优秀的儿子来主力短视频。所以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有微信这个日活超过十亿的软件助攻,腾讯这回能不能在短视频领域杀出一条路?微信在短视频领域也是经历了从微信小视频、视频消息、视频动态、到微视朋友圈再到视频号这一多样的举措,差点就要把用户都搞蒙了。
在罗永浩宣布带货之前,应该没多少人想到他会去当一名主播。 不可否认,罗永浩曾经展现过惊人的带货能力。多年以前,他几乎靠着一己之力,把一本冷门的《美国种族简史》给带成了畅销书,就连在宣布抖音直播的那几天,顺带把招商证券的研报给带火了。 但这种带货能力并不稳定,也不万能。比如说,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把锤子手机带火,也没有把聊天宝带火,就连那个鲨鱼皮防菌材料也昙花一现。当然,你也可以说,这都是因为这些产品的产品力、性价比不行。
前两天,看见了一条新闻:@贵州白酒交易所 将为贵州援鄂(湖北)医疗队提供一份“福利”,每人可按原价 1499 元购买 6 瓶茅台。消息一出,就有不少网友们吐槽:就这?感觉像是在蹭热度,借势营销。这是感谢救灾英雄,还是卖货挣钱呢?……对此,我也有些纳闷。知道茅台紧俏、难买,逢年过节总能看见不少疯抢茅台的新闻。好奇之下,我忍不住扒了扒茅台产业,结果发现:这原价买茅台,或许真能算是不小的“福利”了。(PS.据最新消息,@贵州白酒交易所 已因借疫情营销被茅台集团取消经销商资格)
乘联会最近公布了中国汽车市场的2月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2月份交付了3900辆车,约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的30%,排名第一。 我们都知道,2月份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一个月,人们在这个月封闭在家,消费极速下降,整月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滑77%,而特斯拉销量却逆势上涨,难道它不受疫情影响吗?不敢肯定地这么说,但特斯拉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定是车企里面最小的。
自从微信视频号1月22日开始内测以来,就一直是大家讨论的对象。 那么何为视频号呢?Social编辑部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视频号,用张小龙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你可以凭借个人或机构的形式加入视频号,用一分钟内的视频或者9张内的图片随时随地分享你的新鲜事(对不起,一不留神说出了微博的slogan),说白了就是抖音版微博+ins的界面配置。 进入微信,大家就可以在朋友圈下面发现视频号,如果没有入口,说明微信还没有对你开放,耐心等待即可。
版权战,是中国音乐产业不变的主题。头部玩家们烧钱占地,以资本优势换流量,腰部以下玩家没有梭哈的底气,不是草草收场便是被巨头收编。 事实上,腾讯抢跑得很辛苦,阿里、网易跟注得也很累。数场版权大战下来,几乎所有入局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版权数量上,最终,音乐产业的想象力被「版权」两个字死死封印住。(这个环节的故事,我们已经在《中国数字音乐罗曼蒂克消亡史》一文中有过详细分析。)
前几天B站发布了一份亮眼财报,无论营收、月活用户数、非游戏业务均获得不错增长,让管理层对未来B站发展充满信心。但财报中也有让人值得注意的一些指标回落,被认为是“社区氛围”指标的月活UP主及投稿数、日均视频播放量、月均互动数,都在4季度呈现环比下降。 不管怎样,从早些时候签约冯提莫和拿下《英雄联盟》直播版权就可以看出,2020年将会是B站快速破圈增长的一年。摆在B站面前的最重要难题,自然是社区氛围与用户增长的平衡,但我们认为这难题几乎无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年底的B站氛围会大不一样的原因,我估计,说“B站变了”的老用户可能会越来越多吧。
说实话,圈主我在b站上主要是看电影解说的。每天中午,我、饭菜、b站电影up主三个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最近阿里和腾讯,在b站上的动静太大了,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b站。事情是这样的钉钉和小学生的纠葛,相信看我推文的小伙伴都知道(不知道的点蓝字,补充知识)。在小学生“五星分期”的威胁下,钉钉发了一支【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的视频,在b站火了!早在16年的时候,雷军就去B站录了一支25秒的元宵节祝福视频,为小米5的发布造了一波势,并且小米5发布会也是在B站全程直播。今年2月14日,小米10线上发布会开启。这期间,小米还与B站联合推出了72小时的超应援直播。
受疫情影响,各大市场在迎来宅经济的同时,也开启了全方位的线上时代。 线上办公、线上教学、线上展会……当线下市场陷入停摆,一切商业都在尽可能将触角往线上延伸。 线上新品发布亦然。2月14日,小米10线上发布会开启。这期间,其与B站联合推出了72小时的超应援直播。 2月25日,iQOO3的发布也选择了线上,10小时直播在B站收割了2205万观看量。
一句熟悉的话飘过耳边:2003年你错过了淘宝红利,2009年你错过了微博红利,2013年你错过了公众号红利,2018年你错过了抖音红利,2020年的视频号红利,你绝对不能再错过! 视频号刚刚开启了两个多月,说它将超过抖音、快手当然为时尚早,但作为一个背靠日活10亿的产品,如果你完全忽视它,那绝对是不理智的。 从2020年1月微信视频号开始内测以来,它就引发了不小关注,寻空从3月初拿到视频号内测资格,并做了一段运营,本文我就以自己的经验来全面分析一下视频号。
自前阵子视频号内测以来,便一直有人认为它将是下一个微信生态的内容风口。微信曾说过要搞搞短内容,也许在发现我们对“视频动态”提不起兴趣以后,视频号看上去像是所谓短内容的载体。我在许多群里都说过并不看好视频号这个东西,但身边毕竟还是有许多微信狂热分子(以产品经理居多)认为微信号前途不可限量,改变格局云云。不过,毕竟微信体量这么大,随便切一块流量出来都可以自成生态。但我们认为,微信产品目前与视频内容消费的逻辑有着一些非常难处理的内在矛盾,导致视频号的推进困难重重。
各位朋友圈一定有“火锅外送、菜品外送”的商家卖货信息吧;或者是“自家的xxx,现价包邮,送货上门,需要的联系我”、“朋友的店,直播抢货中,快进(一个二维码)”帮人推荐或自荐 亦或是各种群聊的“漏洞!领券买xxx划算,快买!”之类奖励分享;还有明星们的某红书广告带货,博主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卖力吆喝;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已被微商包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2020的开年节奏。 实体行业大半停摆,餐饮、酒旅、影视、零售等行业无不如履薄冰,而对广告营销来说,上游实体行业的每一次摇摆,都将震颤下游广告业的灵魂。 但终有一日,当疫情云翳退散,消费市场仍会回归正常。对品牌主来说,当务之急是调整节奏,接受流量正在从「线下涌入线上」这一事实,并及时改变策略,将精力从线下营销转移到线上。 而在趋于碎片化的线上营销中,细分场景对品牌增长至关重要,音乐场景一跃而出,成为品牌营销中穿透力最强的圈层之一。
Socialbakers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受众:Instagram超过Facebook 通过分析全球最大的50个品牌概况,2019年第四季度发生了显著变化。Instagram上的品牌受众总数第一次超过了Facebook。此外,Instagram上的总互动数几乎是Facebook上的20倍。因此,尽管这些品牌在Facebook上发布了更多帖子,但这些帖子的参与度并没有达到Instagram的水平。
还记得那个以”彪悍的人生“ 而闻名的企业家罗永浩嘛 锤子科技的CEO 他这一生中至今为止 换了无数个职业 从新东方的教书先生 到玩起了牛博网 创办起了培训学校 再到创建了锤子科技 推出了坚果手机 可以说罗胖子这一生 在职场上混得是风生水起 不管成功与否他都成为了最受人关注的企业家之一
「野」是一种个性特征,但它同时又蕴涵了足够多的空间和想象,可以和其他不同风格的人群区别开来。 当某一个朋友和另一个朋友提到我,他们可能说到最多的词是「有点野」。 这个词除了职业特点又可以落实到其他方面,妆容打扮拍照风格,恋爱特质甚至是细化到会发怎样的朋友圈。 它是概括一个个人品牌非常完美的词汇,是感性和理性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