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涅才能新生    

涅才能新生

  如佳企业的状况在中国企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战略的话说,是二次创业碰到了瓶颈,用战术的语言,是区域品牌外埠市场复制不成功,但正如夏天已经隐约感觉到的:企业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
  我们换位到夏天的角色上,可以体察到他心绪的脉络:2010年提出进军大上海时必然豪情满怀,投资建厂不说,抽调了精兵强将打上海市场。两年过去了,上海市场的销量没有上去,销售成本却在大幅增加,再这样消耗下去,河南市场赚的利润,都要被上海市场的亏损吞噬。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将如佳放到其15年的企业创业史(1994~2010年)与所在的卫生巾产业格局里考察,从以下三个视角洞察如佳的真正问题所在。
  真正的问题
  问题1:如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如佳最高峰仅2亿元销售额,在中国卫生巾产业规模411亿元(2010年)是非常典型的区域小品牌(前20位最低门槛是2.5亿元),卫生巾市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8%,而如佳似乎是实现最高2亿元后,销量增长即告停止。要知道,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增长速度低于行业平均增幅,那实际上就是在倒退。从行业角度考量,如佳实际上是一个早熟的侏儒型企业。
  问题2:如佳的外部扩张战略是否正确?
  如佳在2008年才想起要进行外埠扩张,而且选择了中国最具品牌消费倾向的上海作为目标市场,同时从如佳上海市场的操作过程上,是先郊县后城区的由外向内渗透策略。这个策略与当初如佳的外埠扩张战略的目的——“通过产地效应来提升品牌影响力,然后集中资源开发上海市场,将其作为试点区域,如果成功,则可以向全国市场辐射”也是矛盾的。如果是为了获得产地背书效应,就应该像糖果里的金丝猴一样,取上海之地利,向全国扩散,而不是集中资源开发上海市场。
  此外,集中资源在上海打造样板市场,是选择了一个品牌最不能借势产地背书的市场——上海消费是全国出了名的“崇洋保守”(即喜欢跨国品牌,钟情本土老品牌),如佳选择上海做样板市场,岂不是挑了最硬的桃子啃?
  问题3:如佳操作上海市场的手段为什么不灵了?
  如佳在河南的成功是市场下沉、渠道精耕、持久努力的结果,相信如佳在河南市场实现了全渠道(从本地KA、超市到杂货店)覆盖,其销量的稳定,实际上是有品牌支撑的。
  选择上海郊县作为主攻市场,看似也是与河南市场起家时一样,以三四级市场做发力点,但忽视了如佳在河南市场做了15年品牌这个似乎很虚的“软支撑”,仅靠在三四级市场、传统终端的操作,而没有高端势能(KA卖场+软硬广告)的支撑,即使靠老业务的勤奋铺货,也不能解决产品的动销问题,必然陷入市场僵局之中。
  上述三个问题的解析说明,如佳面对的不是企业问题(这类战术上的问题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存在),而是由于战略与执行都出现了偏差及错位,滑向了问题企业。
  产业格局
  如佳现在处于分岔口:是继续在无底洞市场消耗资源,或者尽快摆脱僵局,在变成死局之前抽身而出?在提出建议之前,我们简要阐述一下在卫生巾行业立足的基本战略。
  卫生巾是个什么行业?是否一个成熟的、缺乏新增长点、巨头垄断的低附加值产业?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卫生巾行业,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每年3.6亿人群、潜在需求规模达650亿片、没有淡旺季的永远的朝阳产业。
  当前跨国品牌虽然占据了TOP5品牌约60%的市场份额(销售额计),前20位市场份额之和约90%,剩下的10%即40亿~60亿元的市场空间,由全国近2000家(一说1000多家)大小卫生巾企业争夺。
  看似行业集中度很高,其实不然。与啤酒行业相比,卫生巾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主要是卫生巾大品牌并不像啤酒企业那样,采取异地并购或设厂的方式进行扩张,啤酒过去10年的并购,使中国啤酒企业从1500家下降到500家,啤酒行业集中度的杀伤力比卫生巾显然大得多,这就是卫生巾行业近2000家中小企业并不会快速消失的原因。
  上述这个产业局面对如佳这样的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佳没有进入TOP20,算不得全国或区域品牌;如佳真实的销区实际上只有河南一省,2008~2011年的异地扩张战略又出现错位,在这样的局势下,再谈全国市场战略,未免有点浪漫——如佳已经失去了多次晋级区域或全国品牌的机会。
  未来的战略
  未来的战略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考量、决策及执行:
  第一个层面,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实现正向现金流。
  如佳必须回到起家的成功之道——聚焦省区市场,以一二级市场的品牌影响,支持三四级市场渠道精耕的基本经营战略,这才是聚焦资源。即选择与河南市场消费特点较为接近的河北、湖南湖北、安徽等河南周边省份,打造新如佳的销区市场,建立区域品牌地位。
  在此战略下,上海已经建立的营销总部、生产基地及产地背书,均应保留,但应减少上海的生产量,将生产基地放回河南平顶山,减少人员及生产成本。上海基地可以转变为物流仓库,或者视情况将部分物流仓库出租,不使资产闲置,获取现金。
  第二个层面,产品创新,品牌活化。
  卫生巾行业的中小企业,往往被强势品牌“催眠”进入巨大的思维误区:即在向大品牌学习的标杆思维下,竞争手段完全同质化,这正是大品牌希望看到的事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孙子兵法》),即小企业向行业标杆学习(很多时候是挖来行业领先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看似实现了规范化,实际上却是跳入自己挖的坑:广告策略、TVC制作、媒体策略、产品研发、价格涨落、促销手段全面同质化,短期似有效果,长期来看都是毒药,必然容易被领先者剿杀。
  如佳这样早熟甚至已经跌入“壕沟”的品牌,必须树立与领先者“逆向思维”,才能实现“错位竞争”,走“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路线。卫生巾是一种体验性消费产品,女性14~49岁人群具有无穷无尽消费细分的空间,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新材料(包括添加物)、消费者心理分析等进行大量的“概念化产品”的创新,更好地让如佳产品被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接受。啤酒营销里的“口味本地化”诉求策略,是可以被应用到卫生巾区域品牌的打造之中。
  第三个层面,销售推广,聚焦突破。
  如佳选择了二线省区的三四级市场做主战场后,竞争对手就是当地的小品牌。也就是说,那些主要依靠低价格、粗制滥造的小微企业。如佳要做出一线品牌的阵势(及声势),集中广告、人员等资源,对三四级县镇实施强攻,全面霸占当地分销商、零售终端、消费者的心智。
  对于各地级市及其三四级市场,要采取背水一战、全面轰炸的销售策略,以创新产品与成熟产品的组合,消费者促销、终端促销、分销商促销联动,以闪电战手段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同时,将上述三四级市场的市场操作模式及时总结,进行复制。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费用的使用方向与效益。如佳在卫生巾行业,也是一家实现了初级规模化的企业,年度营销费用也在5000万元(按25%的最低标准测算)左右,如何花好这笔钱是需要战略考虑的事情。这笔钱,与行业TOP20比起来,是杯水车薪,但对如佳来说,可以说是救命强身的血汗钱。
  总体来说,如佳需要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规划这笔营销费用:首先是与提升一线执行力有关的费用,如销售人员激励奖金、销售竞赛、销售会议、培训等;其次是与新产品研发推广有关的费用,含新品策划、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助销物料等;第三是促进与三四级市场渠道分销商关系的费用;第四是大型零售终端消费者促销费用。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