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金融科技丨研究报告

全文字数:6628字  精读时间:17分钟


前言:
金融科技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而中国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的出台与执行,以及央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中国版“监管沙盒”落地,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曙光。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金融科技通过对金融业实现数字化升级进而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领域

金融业数字化升级驱动力(用户侧)

数字金融将为企业与个人用户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贡献者:中小微企业为中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小微企业主体信任较弱,融资难融资贵:左侧数据可见,2016-2020Q3期间,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直未被较好满足,而实际上,即便很多小微企业拥有优质资产,但由于主体信用较弱难以获取融资。

数字化升级需求:艾瑞调研与统计,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对企业融资的科技创新可释放巨大市场空间(如:预计至2025年,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将释放5.4万亿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也将为融资租赁带来约1.6万亿市场规模增量),因此金融业数字化升级成为小微普惠金融服务的关键突破点。

个人用户的普惠金融伴随着互联网及移动大数据的发展已在消费金融领域有了一定渗透,而财富管理的普惠渗透还需随着金融科技的创新不断提升,艾瑞调研发现,33.9%的用户主观风险偏好及客观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通过右侧数据可见,中国居民较偏向于银行储蓄、理财等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资产配置,追求稳定收益的背后一方面是用户天然的求稳心态,另一方面,部分投资失利的用户认识到自身理财知识不足,而目前专业投顾服务生产力有限,难以普惠至众多长尾用户,可见这一市场存在较大普惠需求。而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生产力提升将成为有效破局之道。

金融业数字化升级驱动力(机构侧)

数字化升级将有效带动金融机构业务实现降本与增效

金融机构面临增长瓶颈情况下,传统业务模式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法为公司业务带来明显提升,更难以产生良好的模式创新,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实现金融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全方位重塑进而打破原有瓶颈,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结构优化以及业务效能提升。

线上化发展让银行不再成为关键的流量入口,使得券商、三方渠道逐步抢占了银行渠道占有量。数据对比可见,线上化数字升级对传统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加之传统模式面临的增长瓶颈也极需数字化升级的“突围”,进而驱动业务降本增效发展。

财富机构业务增长面临困难:(2014-2018)成熟市场方面,RoCAL由80.0下降至76.0,NNM由3.2%下降至–0.7%;发展中市场方面,NNM由9.9%下降至3.7%;

传统业务模式面临增长瓶颈的现状下,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效能,进而提升业务收入,实现财富管理业务提质增效。

中外金融科技发展对比

中国正在逐渐通过金融科技创新重塑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金融发达国家综合能力的超越

投融资情况:企业融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但相对美国,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阶段(融资轮次角度看)相对滞后,可见中国相较美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但是从发展效果上来看,中国发展速度及落地效果要领先全球大部分国家。

政策驱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行稳致远协同推进

基于上述政策,行业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建议(2020~2021年)

金融科技创新方面:1)金融基础设施升级需要高效、可信的数字金融环境,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注意治理的可靠便捷,除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等智能科技的推动外,基于区块链的创新通常采用混合式结构(如:DCEP);2)企业内外部的数字化建设方面,一方面基于区块链及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将实现外部升级构建,并对内部智能化落地产生推动(全域数据采集打破数据孤岛),从而推动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数字化升级。

监管沙盒技术方向建议:以区块链为关键技术构建监管系统,以及主动式智能风控监察,以及智能合约结构化数据处理等应用实现全域监管创新模式。

进入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新阶段

全方参与、基础设施到应用创新:中国金融业开启“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新阶段

金融科技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行业关键参与者及影响范围已覆盖至包含金融与非金融主体的全方位参与,从而形成了“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的行业状态,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将打破传统金融模式无法覆盖的小微群体,实现普惠金融深度发展,以数字金融方式更好地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同时目前金融科技的创新也不仅局限于内部的业务应用,基于联盟链及可信技术将实现企业间(企业外部)的可信业务协作及监管系统构建,从而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业务创新应用的双轮数字化升级。

中国金融业技术投入情况

2019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总投入达1770.9亿元,银行占比68.6%;除银行外,各行业技术资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

该报告数据统计范畴包含银行、保险、证券及基金的技术投入,相比艾瑞《破晓-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发布的数据减少了互金这一统计口径,因此两组数据整体规模对比上会出现偏差。

银行的技术投入与科技创新一直走在同业前列,从技术资金投入占比上看,2019~2023年将持续在60%以上。保险、证券、基金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相对落后,但在未来3~5年持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增速将高于银行业,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银行业在整体资金投入结构中占比将持续下降,其余行业占比逐渐提升,但规模差距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金融科技占比将由2019年的20.5%逐渐提升至2023年的23.5%,整体投入方向上,一部分为数字中台、分布式核心系统等平台及系统类建设,另一部分为智能科技、区块链等单类别技术的科技创新应用。

疫情对技术投入的影响

短期看,疫情影响将被迅速追平;长期看,将正向促进金融科技的投入与创新应用

通常,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会在2019年Q4完成2020年整体IT投入的规划,因此疫情不会对2020年科技规划投入产生影响(经验来看,银行技术投入将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较小浮动,如有浮动,范围约±3~5%左右);实际投入方面,疫情让复工延迟,技术人员入场延迟进而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但以银行调研反馈为例,这并不会较大影响2020年整体规划项目的消耗,且2020年央行对各银行在众多金融科技的建设与应用方面设定了相应指标,加之数字化转型迫切性,投入滞后的部分将会被迅速追平。从中长期角度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未来科技投入将会持续加大。

细分领域分析:银行

银行业技术投入情况

2019年中国银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1214.8亿元,金融科技投入及创新应用领跑其他金融机构

从整体上看,围绕科技创新的新型银行建设,以及围绕新一代核心系统的技术升级成为银行金融科技投入的主攻方向。智能化应用(智慧支付、智慧网店、智能风控等)依然是银行主要的科技发展方向,随着区块链在企业借贷、信用存证、票据流转等业务中成功案例积累及DCEP(非全区块链架构)逐渐落地,区块链可见应用场景逐渐增多;RPA/IPA、OCR等流程辅助类应用在多数银行中经过POC后,进入正式采购。随着去IOE、追求松耦合等技术目标,分布式核心系统在头部银行中逐渐投入研发,为银行数字化升级提供基础设施能力。

2019-2020年银行科技效能发展象限

2019-2020年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除智能化应用的持续驱动发展外,相比之前较为典型的突破点在于: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发挥了较大的技术效能,主要原因在于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化应用发展陷入瓶颈,而上述技术在保障有效数据共享的安全可信基础上,也很好地促进了企业机构间业务的高效可信协作,进而将有效促进全域金融场景的数字化发展。特别指出,从银行投入及科技规划上来看,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有望在1~3年实现应用上的创新突破,而对于如神州信息、蚂蚁集团等具备分布式核心套件及系统部署能力的服务商将为银行实现技术赋能。

报告下文针对位于技术效能曲线及之上的细分领域,进行场景及用例分析。

细分领域分析:保险

保险行业技术投入情况

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319.5亿元,全域数字化、新一代核心系统及数字中台建设为主要投入方向

保险行业金融科技发展重点将着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于全域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场景数字化升级,承载智能化应用落地,而基于数据的获取、流转及应用,物联网、AI、区块链、RPA及OCR等各项技术将实现互通共融发展,带动业务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中台建设及新一代保险核心系统将逐渐深入。对于新一代核心系统,部分保险企业在原有信息化核心系统之上逐渐实现部分功能模组的替换与升级,少数典型企业直接全力投入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而数字中台与保险业务多线程交互呈现较高需求匹配度,成为关键投入方向之一。

2019-2020年保险科技效能发展象限

全域数字化为保险数字化升级的关键,2019-2020年阶段内,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数据可信安全共享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推进了保险全域数字化构建,未来将进一步打开各类场景智能应用的深度落地。“全域数字化、链接”成为保险数字化升级关键特征:全域数字化场景构建需技术成熟完备,最大化数据相融,未来发展任重道远;而链接不仅体现在通过数字中台、RPA等技术打通企业内部各类业务系统,并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协作,还重点体现在企业外部生态通过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进行可信价值网络构建,以及基于联盟链的多机构业务协作。

细分领域分析:证券

证券行业技术投入情况

2019年中国证券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216.7亿元,金融科技占比仅为2.9%,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证券行业技术资金投入2019年相较2018年增长19.5%,信息化系统建设仍占主流;金融科技应用方面,RPA/IPA、OCR等业务辅助类技术应用更为直接地展现了降本增效的业务价值,而基于大数据与AI、区块链等技术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处于非规模化驱动阶段,目前较难实现良好投入产出比,且证券行业的科技创新相比银行、保险要受到更多监管制约,因此目前主要以头部证券机构的投入为主。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同样成为证券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内容,以平安、招商为代表的证券机构正在驱动该部分技术建设。

2019-2020年证券科技效能发展象限

整体来看,虽然证券相比银行及保险行业的科技化进程相对落后,但在2019-2020年内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证券企业积极开放对外合作及生态构建路径(如业务层面的合作、联合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等),加强自身流量及数据竞争力;另一方面证券企业加大了对内与对外的科技投入,并在资产管理、联合风控及监管等方面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模式创新。

细分领域分析:基金

基金行业技术投入情况

2019年中国基金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为19.8亿元,金融科技占比4.4%,智能化应用为主要方向

相较于银行、保险与证券,基金行业的金融科技创性应用投入相较落后,与2019年统计结果较为相同的是,以AI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应用仍为基金科技落地探索的主要方向,而诸如区块链等技术仅在极少数企业中处于落地探索阶段。技术投入方面,中尾部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增速将高于头部企业,金融科技投入占整体投入中:头部企业约为9~11%,中部企业约为2~3%,尾部企业约为1%及以下。除了金融科技的内涵式发展外,将自身金融产品及服务能力与拥有数据及金融科技能力的企业进行生态合作成为基金科技落地的关键外延发展模式。

2019-2020年基金科技效能发展象限

相较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行业无论从科技投入还是落地情况都相对落后,从2019-2020年基金科技效能发展象限来看,相较之前未实现较大技术效能释放(均位于技术效能曲线之下)。整体来看,基金公司以提升业务目标为导向,营销与获客一直是基金公司数字化升级关键发力点,通过与具备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以及自建线上化渠道成为现阶段营销与获客业务环节的主要数字化升级方式。头部基金公司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相对较为积极,企业内部智能化应用探索,以及企业外部结合区块链及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的可信协作网络的构建,技术渗透率及展示出的技术效能与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趋势展望

行业发展趋势

基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监管沙盒”落地,将实现金融模式深度创新,并推动全域深度智能及全面普惠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将实现“全栈安全及性能成熟、全域可信、深度智能”三层能力构建

“2021-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能力发展趋势”以金融科技行业整体趋势与技术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调研、行业专家访谈,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综合得出。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