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2020年中国数字化新采购发展白皮书    

数字化采购 | 白皮书

全文字数:5946字  精读时间:15分钟


核心摘要:

概念界定:数字化新采购是传统采购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实践,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智慧管理、云端协同等。数字化采购厂商仅指为企业提供采购服务的技术型厂商,具体可分为综合型和工具型两类,不包括B2B电商采购平台。

产品选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电商采购习惯的渗透,区域间协调保证供应时效的需求被带动,但是目前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综合技术实力更强、有较深技术积累的厂商的产品与服务将更具优势。

市场规模:疫情推动了数字化采购技术在大中型企业采购领域中的应用,2019年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的市场规模为112.4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发展趋势:数字化新采购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向着更贴近业务需求、更智能、更安全迈进。工具型厂商更专注于细分场景的痛点,直达采购需求,而综合型厂商能够发挥大平台背景的优势,帮助大型企业进行整体采购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

“新基建”下的“新采购”

“新基建”下的新采购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进步,以信息基建为核心的新机遇

“新基建”是指进行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新技术、新需求、新机制,如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也被称为“数字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座,是推动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保障。其中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对采购业务的数字化有相对显著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采购环节的技术变革成为可能,也赋能产业进一步提升其商业价值。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加将推进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而数字新基建带来的大数据优势、更加丰富的商城品类,以及AI赋能的自动化采购,都为数字化新采购的实现贡献了更多可能性。

政策推动数字化采购的实施,推动供应链创新应用

数字化新采购的内涵

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企业采购全流程的效率提升

数字化采购是传统采购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实践。企业采购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和经营需求,通过一定渠道大批量购进商品的行为。数字化采购一方面强调企业内部采购业务流程上的数字化,意在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是指采购平台的电商化升级。企业内部的采购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云端协作等技术升级采购管理系统,从而赋予其全流程可控、采购计划可自动执行、供应商寻源能力显著提升等特性。这里的“采购”有别于供应链中将其定义为“采买行为”的传统概念,而是涵盖了从企业内部采购需求提报、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智能价格筛选、合同条款分析与匹配到自动执行采购、供应商风险评估的全流程。

国内企业采购的发展历程

从供应链环节到核心业务,从流程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

采购在早期仅指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与物流、交付、投产等共同组成了供应链体系。之后随着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不断深入,采购开始被认为是包括了需求搜集、采买以及投入使用的全过程。由于采购环节在企业降本增效的实践中意义重大,所以采购业务的数字化升级也被逐步重视。

我们将采购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最早期是以完全的线下采购为主,范围局限在企业所在城市地区。第二阶段是信息化采购,应用计算机对业务信息进行留存。第三阶段是数字化采购,得益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基础信息建设的进步,所涵盖的内容也扩展为从供给端的寻源、匹配、采购,管理和需求端的需求统计、上报、采购、分发全链条的泛采购概念。未来的第四阶段,采购业务将在充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构建采购生态。

传统采购的流程痛点

供给与需求彼此割裂,整体采购效率低下

传统采购作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常规业务活动之一,在形式上常以线下人力采购为主,主要集中在月末、季末或者年末。采购业务的对象通常可分为生产性物资和非生产性物资采购两类。生产性物资主要指企业投入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设备等,这类物资往往品控严格、成本高昂;而非生产性物资通常指办公耗材、生活日用等品类。

传统采购在生产性物料方面的风险预警和灵活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在面对“新冠疫情”这类突发事件时更加凸显,使得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影响。同时在非生产性物资方面,传统采购流程也难以保证采购物品能够贴合员工的真实需求,进而对员工满意度造成影响。

新采购的优势与主要厂商类型

成本优势和管理效率优势助力新价值的实现

数字化采购的核心优势一个是在流程上,可以自动地完成重复性和常规性采购,实现全流程跟踪、随时审批,提高各环节效率和合规性。另一方面,能够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决策,如在供应商寻源上,能够获得比传统招投标模式下更大的供应商数据库,从而在应急情况下智能分配供应商,确保物料的时效。在新采购的概念下,厂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SaaS模式的“工具型厂商”,主要关注企业的非生产性物料的采购,注重挖掘基础业务层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采购“降本”。另一类是综合型厂商,普遍是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厂商,如京东企业业务、SAP等,能够通过顶层设计为企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提升采购管理能力。

数字化新采购的发展驱动力

企业采购线上渗透率提升,追求阳光透明、降本增效

随着“阳光采购”理念的倡导与推行,开展电商化采购的企业在逐渐增多,2018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规模为6048亿元,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1.44万亿元,相比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3.6%。中国B2B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在2018年就已达到19.5万亿元,线上渗透率为15.5%。通过改造供应链体系进行集中式的采购,企业采购电商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而引入采购管理工具与之协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采购流程,放大数字化采购的效能。

疫情下的数字化新采购

企业应用数字化采购的契机,推动行业整体进程

2020年新冠公众认知期间,上证指数下挫2%,中国经济面临寒潮侵袭,其中第三产业受影响更为明显,跌幅超过了综合指数。2020年2月至6月,破产企业数量达到3122家,同比增幅超30%,疫情下企业的存续面临很大挑战。经历了疫情的大浪淘沙,行业市场被重新洗牌。在后疫情时代的复产复工主题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效率升级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央视调研数据,目前国内企业的数字化率只有25%,极端情况下应对措施不足,管理能力较低,都是新阶段的发展重点。以此为背景,有来自各行业的众多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始寻求厂商的服务,以缓解自身区域间资源调配的难题,更好地管控生产,实现“精益化生产”匹配贴和真实业务场景的紧急需求。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推动B端转型

整体而言,疫情对采购业务数字化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对厂商来说是机遇。对于大型集团,生产要素供应商遍布各地,甚至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疫情下的交通受阻使得生产中断,而目前企业的数字化程度都还不高,在供应商寻源能力和储备上较弱,缺乏短期找到替代品的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为迅速恢复生产节奏,控制成本,削弱未来潜在的突发事件的影响,管理能力的提升特迫在眉睫。在2020年2月,采购经理指数存在显著降低,制造业PMI从1月的50%降至35.7%,而非制造业降幅更加显著,从54.1%降至29.6%,表明经济整体收缩严重,而非制造业受影响更为明显。但从3月起,指数又上升至疫情前的水平,整体呈扩张趋势,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疫情带来的促进作用表现明显。

企业数字化采购市场规模与预测

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技术能力成为行业发展动力

2019年,我国数字化新采购的市场规模破百亿元,增速超过20%,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在ERP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采购行业的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传统厂商提供的基于ERP的采购模块和SaaS工具服务的应用,而具有电商背景和综合型厂商也将成为重要力量。目前市场仍是以ERP传统软件厂商为主,但是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场景沉淀逐步增加,致力于做企业采购工具的厂商将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产业图谱

数字化采购能力与场景剖析

企业数字化采购环节总览

采购业务升级是企业全面数字化的基点,侧重能力的应用

企业的采购能力是基于数字化和标准化实现各环节的智能化规范化。强调采购能力是因为采购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其一方面决定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最好体现。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客户、产品、渠道、营销、服务等环节,基于数字化和标准化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是企业数字化的基础,需要ERP系统的打通、员工赋能,实现智慧财务、精益生产。转型前,在业务流程方面,人工环节过多缺少数据,对于支出情况很难科学分析;整体流程相对复杂,受到的限制较多,效率低下。而数字化转型后能够超越空间限制,通过数据沉淀解决商品高库存低流转的问题,同时关注到企业的一些重要节点。

应用场景:供应链协同

强化各环节风险管控水平,提高履约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数字化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果,赋予企业风控的能力。供应链的整体协同也可被认为是外部协同,主要是指企业涉及到的各业务环节。以供应商环节的风险为例,在遭遇疫情这类“黑天鹅事件”时,工程建设类的大型企业由于供应商数量大、地域分布广泛,在工程重启的时候面临部分环节的材料缺失,此时就需要数字化采购能力的及时策略调整,比如选择其他城市的备选供应商。此外,当出现供应商违约风险或者因不可抗力产生潜在违约风险时,数字化系统能够及时提供预警,帮助企业做经营规划方面的调整。

应用场景:自动化采购

内部ERP系统的打通实现采购业务的流程自动化

数字化采购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SaaS形式,将采购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接入使用。但是SaaS模块需要关注接口适配性,以及企业业务场景契合度等问题,从而避免进入仅仅实现了流程信息化的误区。第二种是可以选择接入企业自身的ERP、OA、CRM等系统,由于采购业务实际上涉及企业多个业务环节,对于定制化需求的企业来说,挖掘真实场景的需求是更加关键的业务内容。

应用场景:供应商管理与寻源

智能寻源,多类型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渠道

在供应商寻源和管理环节,数字化采购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并加强在系统中对供应商匹配度、响应速度等因素的管控。中大型企业通常选择自建供应商库,这里就需要规划内部协同能力,并且将负责供应商环节业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化,转换为企业的资源储备,降低对人的经验的依赖。对于小微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通常在寻源中选择电商采购平台,使其也能享受企业购专享价,并且精简了采购业务板块的人力需求。

采购能力在不同规模企业间差异

企业规模越大,安全要求越高,与既有系统对接需求越强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采购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大型企业,由于其内部系统较为复杂,采购业务需要横跨ERP、OA、CRM等系统,涉及采销、财务、人力、业务等多个部门,通常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复杂的场景需求。面向此类客户,厂商需要较强的整合供应商资源、分析内部业务需求的能力,提供可定制、具有高安全性的产品,更加注重流程的合规性。而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采购上的特点包括:需求零散,单次采购量较小,议价能力弱,供应商管理能力弱,ERP体系不完善等,更青睐付款方式灵活、周期长、使用成本低的产品,需要切实地“降本增效”。

数字化采购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对比

相比美国的信息化优势,数字化采购市场在中国仍需普及

目前世界范围内做采购寻源的头部厂商仍以SAP、Oracle等传统厂商为主,它们致力于打破信息不对等,利用全球范围内沉淀下来的供应商资源服务客户,即“全球寻源”。

但中国与欧美市场间存在较大差异:从需求层面,由于中国的制造业普遍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所以深耕国内市场、提高采购效率,比跨境寻源更具成本效益;得益于国内十分成熟的2C电商市场,B2B采购市场玩家也在也在不断提升对服务体验的重视;国内企业客户往往议价能力较强,企服市场整体更偏需求导向,而欧美市场则更偏产品导向。

从技术层面,欧美企业通常稳健地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的全进程,拥有完善的EPR制度体系,但国内企业标准化产品应用率仍较低,内部系统的实践水平和数据标准化也仍有进步空间。因此,采购业务的数字化往往需要ERP、OA、SCM的全面升级,需要有一定积淀的厂商提供支持。

在资本方面,目前中美资本市场在企服领域的投资活跃度相当,金额规模整体上也较为接近。

市场战略发展方向

场景打通与轻量SaaS,适配数字经济下企业的采购数字化

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采购环节的数字化将是头部整合下的共同繁荣。厂商需要主动发掘数字化采购适配的场景,而这需要多种类型厂商相互取长补短来实现,未来将会是大型厂商依托业务数据沉淀积累,和小型厂商更加灵活可定制联合开拓市场。未来,具备一定电商背景的综合型厂商,能够将电商的品类优势用于传统系统的赋能中,加入电子招投标、电子签章、智能搜索推荐、H5活动界面快速创建等智能化应用模块,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于厂商来说,如何为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业务需求赋能将成为核心问题,需要为其规划出长期的系统性优势,而这一层次的认知要求供应商必须有足够丰富的业务沉淀和战略视野,避免出现迭代能力差、需要重复搭建等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厂商想要有更好的数字化效果,需要有数据专家和品类专家判断业务逻辑,更加注重场景下的模型构建和多场景之间的打通。

数字化采购发展的技术前瞻

API打通成为重要议题,“采购大”实现AI智能采购决策

随着来自各行各业客户的增多,提供数字化采购服务的厂商愈发需要兼容性好的通用型、标准化产品来满足大多数的场景适配,从而降低过多定制化服务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于不少大中型企业而言,企业自身内部系统应用往往来自国内外不同供应商,API的打通成为重要议题。对此,数字化新采购服务商可将供应链各环节封装为通用接口,为已有采购平台的企业提供内部可延伸至多场景的PaaS解决方案,实现多种模式的平台部署。

此外,数字化采购将加深对AI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采购大脑”。“采购大脑”具体是指对企业采购行为进行预测,而后从采购需求预测,到智能寻源、供应商多维度评估、匹配所需商品、多方横向比价,再到辅助企业决策,如定价、风险管控、智能对账结账等,通过“采购大脑”管理采购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采购决策效率的整体提升。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