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柴静:做新闻背后的人 我幸好没对生命就范    

柴静:做新闻背后的人 我幸好没对生命就范

 

  做新闻背后的人

  2000年底,央视制片人陈虻在湖南卫视一个采访节目看到柴静,不觉眼前一亮———这女孩很知性,但眼睛里有种狠的东西。陈虻打电话找到柴静,希望她加盟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那天,在央视梅地亚酒店一层。陈虻第一次见柴静,跷着腿问:"你感兴趣新闻的什么啊?"

  "新闻背后的人。"柴静也跷着腿。

  他对她说:"你来吧,我们要给白岩松找一个女搭档。"

  柴静感觉有压力,不想去,但一想到这么大的一个平台,没有拒绝的理由。

  可是去了,她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

  有一阵子连结尾评论都不会写了,怎么写都通不过,领导等着审,柴静瞪着眼坐在桌前,这时白岩松进来递给她一张纸,是他替她写的串场词。柴静既惭愧又感动,一直留着那张纸。

  2003年,柴静调到《新闻调查》栏目任记者,开始深入接触"新闻当中的人"。她关注他们的生活,认知他们的困境,犹如关注认知另一个自己。面对死亡、黑幕、阴谋和不公,她穿越恐惧,直抵事件核心。

  曾有人问柴静的勇气来自哪里,她答:"我去采访讨薪8年未果的农民,在他坐过的法院台阶上坐着,体会他的无助;我去采访拆迁中丧子的母亲,看着她泪流满面;我去采访注射了‘奥美定’的女人,用手触摸她胸部里的硬块,知道这个将永远无法根除……这一切,让你知道你跟这个时代的联系。如果你仅仅为追求个人幸福而活着,你将永远得不到幸福。"

  2003年,柴静是最早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此后,采访艾滋病人、自杀儿童、吸毒女、地震、奥运、征地,柴静的身影总出现在新闻第一线。有人总结,在这些节目里,镜头中的柴静,62%的时间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交锋,38%的时间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诉。那个瘦弱但眼神坚定、提问尖锐的女记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深深记住。

  汶川地震时期,柴静制作了《杨柳坪七日》,被天涯社区评为"2008年度最受网友喜欢的记者"。和当时若干赤裸裸的血泪报道相比,这个"七日"淡而有味。

  2008年5月26日,柴静跟随一对在绵阳体育馆避难的叶姓夫妇,回到他们在杨柳坪的家。

  家成废墟。他们正在上四年级的儿子,尸骸无存。叶哥指着一个旮旯儿说:"这是儿子上次跟我下跳棋的地方。"到了"六一"儿童节,叶哥跟邻居孩子下象棋,心神不定,走了几个子就问:"我是输了吧?是输了?"这是柴静记录的忧伤。

  一个丧母的孩子,收留了一只小野猫,说一定会努力让它活下去。柴静问:"为什么?"他抚摩着猫,低头说:"它也是一条命。"这是柴静记录的人性。

  整个节目流畅自然,仿佛直接从杨柳坪切下一块,放在了屏幕上。

  洗净铅华,柴静更加朴素。

  幸好,没对生命就范

  有人开玩笑说柴静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她至今没有在北京买房,这十多年一直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柴静不以为然:钱这东西跟能力、跟道德都没多大关系,只要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够生活了,就很好。

  记者问柴静:"这些年,你一直住在租的房子,也不买车,是甘于清贫吗?"柴静好像不知道怎么答,想了很久,把手里的餐巾纸撕成一片片:"我很怕这沦为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其实我并不高尚,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并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有时想想,这里面是空的,是不可依靠的。大部分时候,我更看重生命本身,它才是真的,它饱满像果实。而有些东西是空的,我从里面体会不到任何幸福。"

  "你没有功利心吗?""我没有‘攻’的心,只有‘守’的心。"

  柴静的朋友都曾接到邀请柴静出面的饭局、晚会、活动。大家知趣,从不跟柴静提,在电话里推了。作为公众人物,柴静有机会成为有钱人,但至少到现在为止,朋友没看到她接过任何这类活动。

  "她对金钱没有概念?"《看见》栏目的编导范铭是柴静10年的闺密,范铭说:"这个解释很肤浅。我理解她是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她每天事情那么多,要读书、看电影、旅游。但生命时间又那么短,她要合理分配。我理解,她只做自己内心深处认可的事,这是基于一种价值观的判断。"

  生活中,柴静柔软,没有方向感,极爱丢东西:手机,钱包,笔记本,纸。有时和友人一起喝咖啡,她抢着埋单,一掏兜,发现忘带钱包了。"她生活和工作是两个状态,上节目她头脑清楚,算账特别快,每次讨论选题,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可一到生活,她自理能力差。所以大家喜欢保护她,宠着她。"范铭说。

  一年365天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出差。柴静没有时间恋爱,没有时间约会,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这让她在短短几年工夫取得了令无数同行仰视的硕果:200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称号,荣获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2008年荣获东方卫视感动中国绿色人物称号;2009年获得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2010年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

  柴静的新书在2011年底出版。她说自己写书,是因为陈虻。他弥留之际曾说:"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了记忆,或者没有人来印证你的记忆,那等于死亡。"于是柴静写下这样一本书,讲述"柴静是如何由错误构成"的。

  朋友们简单3个字概括柴静:行动者。每年,她帮张立宪做《读库》读者年终活动;崔永元(微博)《我的抗战》现场,她主持;休息时,和周云蓬对谈诗歌和音乐……一堆朋友聚会,男人们喝多了,吐得一片狼藉,柴静在一旁拿着扫把、墩布默默收场。

  上出租车,司机师傅想抽烟。柴静讨厌烟味,但看师傅实在难受,于是伸手:给我一根吧。她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人,春风化雨。柴静的母亲说她:"小心以后有了孩子,溺爱孩子。"

  早年,柴静喜欢戴藏饰,这些年不戴了。录节目,制片人看她脖子太空,勒令戴一条项链。她选"小小"的那条。有节目需要,她才化妆,生活中,素面朝天。

  前些天,范铭拿到柴静对新一期节目解说词的修改意见,上面,她把"拿去、怒不可遏、我们纷纷"删掉了,她在上面批注:"我受够了这些小学生惯用语句。"

  "好的文字,是要用来听的。说到底,是不装。写文章(微博)用副词、连词是想吓唬人。告诉别人,我成年人了,你们要重视我,其实是虚弱。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柴静说。

  记不清哪年哪月哪天,柴静给范铭发去一条短信:幸好,我们没老,没腐朽,没对生命就范。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