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梁勤俭:当新闻不再成为唯一    

梁勤俭:当新闻不再成为唯一

  梁勤俭 现为中国广告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分会主任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广告广告主长城奖连续八届的评审主席;国家新闻岀版广电总局全国百强报刊推荐活动评审专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传媒集团和雷曼光电等多家企业品牌经营顾问。

  前不久到一家报社,我问了总编辑一个问题:“读者为什么订报或买报?”这位老总答曰:“当然是为了看新闻。”

  这话没错。10多年前,我当报纸总编辑时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传播环境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资讯的渠道、方式、手段都已发生极大变化,许多读者在报纸到达之前,几乎便已获知报纸所刊发的新闻。

  早些年,说起一些大牌老牌报纸,忠诚的老读者往往轻易就能说出一些如雷贯耳的记者名字和耳熟能详的栏目,像《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工人的画》、《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文汇报》的《笔会》、《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齐鲁晚报》的《青未了》、《京华时报》的《胡同》、《北京晚报》的《北京论语》等,这些在报业圈子里都是很值得一提的响当当品牌,亦是令读者喜爱这些报纸的理由。

  当时代进步到今天,新媒体上好看、好玩的东西层出不穷,全新的传播环境中,一张报纸要黏住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再仅仅凭借或依赖一两个甚或三几个品牌栏目,显然已远远不够。《新民晚报》王健生,这位从事报纸广告30多年且至今仍在位的老广告人,前几天在微信中向我发感慨:“没想到报纸的寒冬来得这么快。”我回:“报纸如果不能加快拓展自身的功能,恐怕不仅仅是应对寒潮的问题,还很有可能直接掉进冰窟窿里。像美国的《读者文摘》,曾风行世界60多个国家,发行量高达1.3亿份,如此大牌,5年前不也说破产就破产了吗?”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读者和市场并非不需要报纸,而只是不太愿意接受我们现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窃以为,此言不虚。仔细分析多数报纸目前的症结,我们不难看出,无非以下几点:经营上难以突破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固有的发展路径,产品定位过于老化,结构和功能过于单一,收入过于依赖发行和广告。而从读者和市场的角度,我们更要找出让其必须选择报纸的理由,更要找出读者无暇顾及的报纸症结。因此,报纸产品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内容结构配比的调整仍是关键。传统报纸的转型,应该远不只有数字化转型这一条路,把独有的优势发挥好,把优质的资源转换好,也许才是根本。

  过去谈及改进报纸的经营,我常常会从3个方面来思考,即数据库营销、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竞争。现在,我想应当再加3项才会更完整,那就是网络化语言、互联网思维、平台化延伸。要适应这变化的世界,就必须有勇立潮头追风逐浪的勇气、胸怀和能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