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邓广梼:30年做广告的快乐    

邓广梼:30年做广告的快乐

              

    邓广梼,香港本土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香港广告圈。迷恋摄影,9岁时因获香港摄影奖而一发不可收拾。谈起那段靠帮人拍婚纱宴会照赚钱养家、躲在厕所的暗房里冲洗照片的记忆,邓广梼依旧笑容可掬,他说那是返璞归真的一段经历,是摄影让他走进了广告圈。
  
  从广告产品的拍摄到专业正稿员,再到广告公司的美术总监,“不懂广告”的邓广梼用“幸运”两个字解释了这一路的提升。“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别人质疑的眼光,也是第一次喜欢上了广告,梦寐着将来有自己的广告公司。”他意味深长地看着窗外,似乎在感叹这30年来逃不出的选择。
  
  30年前感受中国大陆
  
  若说邓广梼与大陆有渊源,要从80年代初期算起。当时的中国大陆,广告业百废待兴,而香港的广告圈,外国与本土已经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了一起。此时的邓广梼,因有着五星级酒店的广告宣传背景,受上海旅游专科学校的邀请,带着一堆广告录像带踏上了上海的土地,为企业高管做广告培训。
  
  “我的普通话不够好,他们会含蓄又幽默地建议我用英语授课。” 邓广梼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他眼里闪烁着光芒,声情并茂地比划着,“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青菜,是学校菜园里自己种的。我离开上海的时候,校长还送给我一只这么大的火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邓广梼的待遇,用上海话说,“好得不得了”。
  
  “去上海,看不到什么广告。”邓广梼一语中的,“尽管当时的广告形式,大抵只是涉猎了纸媒和户外展览,但就像去不穿鞋的非洲卖鞋子,商机很大,我们很果断地决定在大陆卖广告”。于是,在之后邓广梼为南京金陵饭店做广告宣传时,就有了在香港制作、海外宣传、最后运送到中国大陆的推广模式。
  
  “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怎么都是大陆的美食?”邓广梼笑谈让他一直难以忘怀的南京淮扬菜、大对虾,还有冒着420C的高温逛南京、一天喝下12罐可乐的奇趣经历。诸如他拜师于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向吴阿敏学太极,常游走于各大杂志的专栏,在微博上也不忘发发牢骚,邓广梼的生活似乎一直充斥着中国元素,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确是早已被大陆同化了。
  
  澳洲十年 一路走一路学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机遇功成名就,邓广梼也是如此,只是这一等就等了十年。
  
  澳洲十年,在他的履历表上,或许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卸任香港城市广告公司总经理的位子,成为澳洲广告集团MDA旗下的部门管理者。尽管是被并购,但对邓广梼来说,自己的能力能否被认可,依旧是个未知数。
  
  在MDA,邓广梼最先踏平的是客户服务部。“与香港的广告不同,澳洲的广告公司在规模和客户资源上都略胜一筹。”邓广梼感受颇深,“在香港做客户服务,是带着创意人去见客户。在澳洲,客户服务是独立的,是创意人与客户间的传话筒,是沟通的桥梁。听的和做的不一致,就卖不出去广告。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与其说,澳洲的转折为邓广梼创造了机遇,不如说邓广梼一直在跟着形势走。为管理新兴电脑部,去学习电脑语言编程;为补缺财务管理上的不足,重返大学完成MBA学位。涉猎的越多,邓广梼的成就感越足,“当我决定来澳洲的时候,我想证明的只是我的能力是货真价实的,而不是被硬推上去的。”他总说,“做广告,只有每个部门都懂,才能整体把握一个公司”。
  
  自然,每段经历邓广梼都要和快乐沾上边。从航空公司到啤酒、银行、地产等多个行业的涉猎,邓广梼坦言广告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快乐,“没有广告,我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阅历”。而这种快乐在之后MDA的四次并购变革中,显然成为了他支撑下去的最大动力。
  
  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公司名称换了一个又一个,值不值得付出十年的心血,邓广梼对此有着肯定的答案,并且深信不疑。或许,澳洲的经历对他来说,正是到达巅峰之前的铺垫,平坦却不平凡。
  
  转型做“公司医生”
  
  从澳洲回归大陆,邓广梼服务过几个公司,但在智威汤逊(JWT)的情境他刻骨铭心:“那是一个沉下去的船,看你有没有办法让它浮起来”。
  
  2000年3月,北京智威汤逊合并了邓广梼接管的上海“形象工厂”,邓广梼又一次被调职到新东家。用智威汤逊大中国区CEO唐锐涛的话说,他的心最初并没有定在这家公司,一旦找到正确的方向他就会离开。“公司财务亏损,重要员工相继离职,董事会更是诸多不满意,甚至客户都要扬长而去。”或许是境况太过糟糕,邓广梼有些看不过去,开始接手新业务。
  
  唐锐涛眼中的邓广梼从不露惊慌,内心有着无比强大的自信和笃定。当智威汤逊在转型第一年就有盈利时,邓广梼的创意及规划策略显然已经成为业内的谈资。时至今日,当坐在敞亮的互动通办公室里,被问及如何医治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司的时候,他淡淡地说了句:“是在香港、澳洲20多年来的积累”。
  
  “每个企业不可能永远都顺风顺水。”邓广梼一直这样认为。互动通2002年的企业危机,在波士顿哈佛商学院的教科书上已经成为一个失败案例。“我们不介意告诉大家,我们曾经失败过。”邓广梼直言不讳,“经历失败才会有危机感,这对于企业成长是有益的”。
  
  为何选择互动通,邓广梼笑言:“因为我不懂互联网,我要学”。事实上,当他手里拿着iPad,在论坛上侃侃而谈富媒体广告的时候,他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富媒体的代言人。 “我们只做我们懂的。”对于互动通从技术型向服务型的战略转变,邓广梼得意溢于言表,“互动通可以不停的往前走,是由于我们一直尽可能的走在科技的前面,面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我们的服务也在不断地提供附加值,主动寻求与iPad的合作就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的邓广梼,人们更多的叫他Michael老师。在他看来,去北大教书的意义远超过在商场上驰骋。从教书到北大的在读博士研究生,邓广梼的角色换了一个又一个,心智却越发的专注。在博客中他曾这样写道:爱情可以不专一,做广告一定要专一。
  
  在北大的校园里,你若见到他,他必然是边浏览景色,边去成府路拜访圈内好友,或是在星巴克闲聊,或是聚在一起享受美味,工作、学术、生活一气呵成的感觉,他悠然自得。他常常喜欢叼着烟斗安静的思考,只是这个时候的他,你我都看不到,他说,他享受这时的孤独。
  
  30年,一个广告人倾注的所有心血,在他身上,只看到快乐两个字。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