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打造强势品牌,这八大战略举措决定成败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却输了。”“我赢了所有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这两句话,相信大家非常熟悉。 不得不承认,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你能否胜出的标准,已经不是“不犯错”、“不输给对手”那么简单。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3月24——26日,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心征服品牌咨询董事长包·恩和巴图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心智时代的决胜之道》全新认知思维课程分享。

以“全新时代,如何做品牌?”为核心话题展开探讨,让大家了解这个时代,了解它的运行规则,进而找到决胜于这个全新时代的方法。

以下是3月26日直播内容记录,由首席品牌官整理发布。


核心:围绕认知思维,探讨如何在全新时代,创建强势品牌。

第一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二讲:全新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品牌?

第三讲:全新时代,品牌到底该怎么做?


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实战部分。

用易经里的一句话开启,则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凶成大业。

释义:世间万物是从一个点开始的,由这个点发展成为阴和阳。阴阳再往下发展成为四象,四象再往下发展成为八卦。八卦的整体演变和交互,决定了事物的凶吉。而凶吉的交替,则成就了大业。


认知思维的理论体系,实则与易经的逻辑体系一脉相承。

认知思维同样强调阴阳,把品牌分为价值和感觉两个部分。

左脑价值,右脑感觉,这两部分实则就是两仪。

从这两仪往下,品牌构成的四大要素:品类、定位、个性、活力,就是品牌的四象。

昨天我们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为大家完成了“品类、定位、个性、活力”这品牌四象的讲述(相关阅读:如何打造强势品牌?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再往下发展,这四象就会演变成八卦。而这就是我们第三讲的核心内容。

八大战略举措:创新、聚焦、抢占、优化、个性、区隔、维护、体验、重复

这八大战略举措支撑了品牌构成的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则往上支撑了品牌的阴阳——价值和感觉。最后塑造的,是品牌的整体认知。

品牌塑造八大战略举措,直接决定着品牌的强弱,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这八大战略如何去做?让我们一一拆解。
 

在品类层面,我们需要注意的两大战略举措,就是创新和聚焦

创新和聚焦对于品类来讲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品类没有创新,就没有办法去抓住一些新的市场机会。而一个品类不懂得聚焦的话,将来可能也会被消费者唾弃,以至于整个品类都发展不起来。

我们先来看一看品类创新这个板块。说到这一板块,就不能不提一个品牌,那就是宝洁。


宝洁在过去的十年里面经营状况不是特别好,曾经的光环似乎有点褪去。

究其原因,是宝洁人才的素质下滑了吗?没有吧?

是宝洁没有钱了,没有办法去做产品、做推广了吗?也没有。

是宝洁的渠道出了问题了吗?也不是。

到底是什么使得宝洁在过去的十年里面颓势日显?

答案就在品类环节里。

宝洁在过去的十年里面,没有开创过一个新品类。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全球化公司,一个多品牌筑成的大型集团。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10年,在小众崛起、感性消费,圈层经济正在形成的这10年里,居然没有开创过一个新品类。

宝洁业绩的下滑,与品类的创新有极大的关系。宝洁在品类创新这个大环节缺少作为,这导致了宝洁的全面衰退。

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概念:想做品牌,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品类,而且这个品类,你必须带着创新精神去做。

① 导致品类终结的几大因素:

1. 消费升级

此前我们已经讲过,小众崛起的背后,实则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则会导致一些老品类的终结。

以冰淇淋行业为例:

虽然如今冰淇淋行业主流市场上的代表品牌还是伊利、蒙牛、和路雪。但是消费升级同样没有绕过这个行业。

冰淇淋行业里面仍然有消费升级的现象存在。迎合这个现象的品牌,就是我们此前提到过的钟薛高。


钟薛高推出了高端雪糕,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好评。大家纷纷去买钟薛高,品尝以后觉得不再想吃伊利、蒙牛、和路雪,只想吃钟薛高了。觉得“这个雪糕才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消费升级。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企业如果不懂得品类创新,必将迎来衰退。包括伊利、蒙牛、娃哈哈这样的企业。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审美、购买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如果仅仅守住原来的老品类,在原来的老品类上面修修补补,肯定会遭殃的。

2.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也会终结一些老品类。

以杯装奶茶品牌香飘飘为例:

曾经的香飘飘火到“绕地球好几圈”。但是最近这几年,香飘飘也有点绕不动了。香飘飘经营状况的下滑,是因为它品质不如以前了吗?是因为它的渠道铺货率下降了吗?是因为它的促销活动不得体吗?都不是。

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

如今的消费者,喝茶已经很少去超市买杯装的香飘飘了,他们会去shopping mall这一类综合商场,在CBD和写字楼里面,直接去买像喜茶这一类奶茶品牌的产品。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更时尚,也更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在逛街的时候看见了,想喝就进去买。有人做好递到手里,喝起来口感也新鲜,体验也更好。没有必要跑到超市去买需要自己用开水冲泡的杯装奶茶。

如今,像香飘飘奶茶这样的产品还有很多,它们都将面临衰退的命运。

类似这样的产品,它们的未来在哪里?

一定要进行品类创新。消费者的习惯已经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不改变你的品类呈现方式,肯定是死路一条的。

3. 审美疲劳

除了消费习惯,审美疲劳同样也会终结老品牌。

有些产品品质上没有任何问题,消费者也需要,但是业绩仍然会下滑。究其原因,就在于其长期没有向消费者给出新鲜感,使其产生了审美疲劳。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特别不愿意使用父母用过的产品。好比父母辈使用的洗发水是海飞丝的话,大概率他们打死也不会用。因为他们觉得海飞丝是父亲的海飞丝、母亲的海飞丝,它不属于我。

由此可见,审美疲劳,实则也是品牌老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懂得用一个新平台去开创一个新的品类。

有时候,老酒需要装到新瓶子里去,由此,为它赋予一个新的生命。

谈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没有核心技术,怎么创新品类?而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开创新品类,是不一定非要用新的技术的。

新品类的开创,是在顾客的心智里面开创,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开创的。在实验室里开创出来的品类,顾客不买单,一样毫无价值。

以色列有的是技术,但其技术基本上都停留在实验室里、研究室里,没有走向过市场,为什么?因为消费者根本就不需要。

如果在顾客的心智里面,你的产品根本就进不去,那么你的品类创新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品类创新,一定是在顾客的心智里创新。

以酸奶品牌为例:

有一款酸奶产品叫做“巴士杀菌热处理风味酸奶”。然而消费者听到类似的名字,是很难产生想喝一杯的冲动的。因为这个名字太技术化,很难让消费者产生感觉。

但是,如果把酸奶名字简化,就叫他希腊酸奶。你是不是会有一种想喝的冲动?

这个名字,会让人好奇来自希腊的酸奶是什么样的口味,对于没有出过国的朋友而言,又给予了他们一个体验希腊的机会。毕竟希腊一直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浪漫的感觉。

认知思维特别强调认知路径。

在顾客的心智里面是有路径的。建立认知的时候,必须得有一个进入顾客心智的路径。

如果路径没有建立起来,就没有办法进入心智。

伊利的安慕希、光明的莫斯利安、蒙牛的纯甄,都是做“巴士杀菌热处理风味酸奶”的。他们里面装的是同样的产品。

但是现在,只有伊利的安慕希,把产品叫做希腊风味酸奶,其他两家统统把技术化的名字写在了上面。

而市场层面给出了非常明确地反馈。同类型的三款产品中,只有安慕希卖得最好。

而安慕希的案例,也正印证了那句话:新品类的创新,一定是在顾客的心智层面去做的,而不是在技术层面去做。

② 新产品不等于新品类

什么是新产品?什么是新品类?

举一个例子:

iPad出了mini版的新产品,比如mini4、mini5、mini6…这一系列产品叫什么?叫新产品,不叫新品类。

什么是新品类?个平板电脑品类,才算是新品类。

然而现在它已经上市很长时间了,所以现在也不能叫新品类了。但是iPad刚上市的时候,平板电脑这个品类,就是新品类。

在中国的茶叶行业里面,有一个茶叶品牌这两年非常火,叫做“小罐茶”。

小罐茶被很多人当做新品类创新的案例。但其实小罐茶不是新品类,它只不过是一个新产品而已。

小罐茶并没有对茶叶做出任何的改进。只是把茶叶装进了一个小罐里头,卖给消费者而已,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属于新品类。

小罐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品牌名就是品类名。这是一个致命缺陷。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新产品也是成功的。因为小罐茶一年卖出20亿,这在中国茶叶行业里面是很不容易的。小罐茶的成功,我们必须要承认,但不是品类创新的成功,而是新产品开发的成功。

品类和产品,用一个形象比喻来形容,品类是一棵树,上面还会分化出一些小品类,成为它的树枝。产品则是树枝上长的叶子,产品的概念小于品类的概念。

在推广的时候,产品就相当于手指头,品类就相当于是拳头,手指头的力量敌不过拳头的力量的。

③ 品类创新要小心伪品类

品类创新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伪品类。

有些时候,我们创建的新品类概念,很可能只是一个伪品类。

看一个品类的真伪的时候,一定要看你开创的品类是不是满足了真实存在的需求,是不是迎合了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不是迎合了顾客的心智。是不是只是锁定了另外一个老品类。

这几点,是鉴别一个品类真伪时,非常关键的衡量标准。

品类创新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跟随趋势,而不是跟随流行。

流行有时候会伪装成趋势。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它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髦、短暂的流行而已,并不是一个趋势。这样的产品做出来,就很容易卖不好。 

前几年有一个产品非常火,就是智能手环。

运动的时候手上带一个,每天跑步的时候可以看看数据,了解自己今天走了几步。


这个产品出来以后,当时大家都觉得是一个趋势,这个产品也非常有未来。很多企业,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一些大品牌,都纷纷去做智能手环。

但是现在智能手环的市场怎么样?买过的消费者一定是心里有数的。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他们对智能手环的评价。

我们在品类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概念。千万不要去开创一个伪品类,不要去盲目地去追逐流行,一定要抓住真正的趋势,开创一个真正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


下面我们讲聚焦。

聚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智慧。艾·里斯先生专门写过一本书,就叫《聚焦》。在这本书里,他提到了很多聚焦的方法。

可是到底该什么时候聚焦?什么时候不该聚焦?这也是有学问的。

① 市场越庞大,焦点越要小,市场越成熟,焦点越要小。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看你的市场在哪里?

1. 当市场足够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聚焦,可以去做更多的产品。

如果你只是一个小镇上的杂货店,你就不要聚焦。而是可以卖多一点、杂一点的东西。因为小镇就这么几家店,专门去卖茶叶、卖水果不太现实。

这也是日本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多元化品牌的原因。狭小的国土,使得他们不得不用不同的产品,去满足同一个人的不同需求。

也因此,现在日本很多品牌集体进入了衰退期,因为全球化到来,尤其是专家型品牌崛起以后,综合性的品牌就不灵了。

2. 市场越大,越要聚焦,越要单一。

中国有两个品牌,就在聚焦和非聚焦上为我们上演过一个史诗级案例。

这两个品牌就是春兰和格力。

可以肯定地讲,如果没有春兰的失误,基本上没有格力的今天。格力今天的成功,实则是春兰把位置让给了它。

面向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格力走的是聚焦路线,而春兰走的是多元化路线。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胜负就出来了。春兰衰退了。格力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的空调第一品牌。

“好空调、格力造”,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一点。在这一点上,格力做得非常成功,也成就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② 在聚焦层面,一定要有小概念意识。

在品类的概念上,会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分。

大概念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一般情况下也是对消费者而言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消费者不会去买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他们花钱买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买的东西是什么?

小概念就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

以滴滴为例:

滴滴出行到底出行还是专车?

对顾客而言,肯定滴滴专车这个概念更容易接受。“滴滴出行”这一概念有点大,因此在顾客心中,滴滴就应该是专车,而不是出行。

这就是一个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

在品类聚焦层面,我们一定要沿着小概念走,而不是用一个大概念去砸市场。

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小品类突围,大迂回制胜。

什么意思呢?

只有在市场老大不想做、不敢做、不能做的市场开创一个小品类,才能够好好地生存下去,否则的话,是活很难活下去的。

蒙牛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从伊利出来以后,创办了蒙牛。

蒙牛凭借“转转雪糕”赚了第一桶金。

雪糕品类太小,肯定做不大。但是做牛奶这个大品类,又很容易被伊利一棒子打死。

所以当时蒙牛选择了一个伊利、三元、光明都没有做起来,也都不看好的品类,叫利乐枕。

利乐枕的优势在哪里?在于它的品质,包装的品质。

利乐枕虽然比不过利乐砖,但相比百利包,可以更好地保护牛奶,让它有更长的保质期。

在伊利看来,利乐枕没有利乐砖好。而在光明和三元觉看来,利乐枕没有百利包成本低。

于是,蒙牛就从利乐枕这一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切口切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利乐枕做到了全国最大。

蒙牛的案例,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小品类突围的经典案例。

小品类突围以后,蒙牛马上进入大品类,这就叫大迂回战略。

聚焦并不做减法,砍掉所有其他产品,而是要顺势而为。

认知产品,既说又做,跑量产品,只做不说。

认知产品,就是你聚焦的点,你需要既说又做。不但把它做好,还要不断告诉别人这个产品有多好。而跑量的产品,就尽管做,不要跟别人去折腾。

以瑞幸咖啡为例:

瑞幸咖啡在资本的推动下疯狂扩张。瑞幸咖啡卖的是什么?咖啡。

但是瑞幸咖啡去年又推出了茶产品——小鹿茶,基本上跟喜茶差不多。同样也是铺天盖地的去做广告。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就觉得瑞星咖啡背后的品牌操盘手根本不会做品牌。

对于认知产品,你需要好好吆喝,然而对于跑量产品,就没有必要说,在店里面卖就行。人们去买这咖啡的时候,在私下去推荐,让顾客知道瑞幸除了咖啡,还有茶。这样,才足够聚焦,才可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你新品牌的认知。

单一的认知,更容易建立你的品牌。

瑞幸又卖咖啡又卖茶,会在顾客心智里面,造成困惑。


下面,我们讲一讲定位层面的两大战略举措:抢占&优化。

① 定位抢占。

1. 认知就像抢座位,占一个少一个。

为什么说认知稀缺?

因为心智时代,认知是最值钱的资源,值钱的东西自然有人抢,一抢就导致了它的稀缺。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了20年,只有“益智、免疫、吸收”这三个认知,没有第四个。如果一定要说一个,现在还出现一个认知叫“有机”。但是有机是一个品类概念,不能成为一个定位概念。

为什么呢?

大家都做有机奶的时候,依然还是要去拼“益智、免疫、吸收”的。所以,有机是一个品类的概念,从定位的角度,是无法成立的。

所以,在婴儿奶粉行业,只有“益智、免疫、吸收”这三个认知是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曾经有一个品牌不服气,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提高情商”,也就是说,孩子喝了以后,情商会提高得非常快。

妈妈们看到这个概念以后,就不买产品了。

为什么?

因为孩子的妈妈可能希望孩子更聪明一点,希望孩子不要生病,希望孩子能够好好的吸收营养元素,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熟。所以这个产品就没成功。

由此可见,定位的机会何等的难得,长达20年的时间里,婴幼儿奶粉没有过新的定位机会。所以,对于定位而言,越早抢占越好。

同时,在抢占的环节,我们一定要在顾客的心智里面,抢到一个靠前的位置

顾客的心智里面是有心智阶梯的。

不同的阶梯位置,心智地位也不一样。

2. 只有抢占到阶梯第一位置的认知,才是优势认知,才能够成为顾客的首选。

如果站不到第一的位置,最起码要站在第二的位置。总的来讲,一定要让自己的品牌占领心智阶梯靠前的位置。

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幸运地找到心智阶梯上靠前的位置。

如何占领靠前的位置?一方面取决于你的对手,让不让你挤进靠前的位置。另一方面,取决于你的策划能力。你能不能另辟蹊径,用新品类开创的方法,在一个新的频道上,做到靠前的位置。

进入消费者心智是有个步骤的,用9个字阐述就是:能理解、能接受、当回事如果你品类定位的概念,大家不理解,也就没有接受这一说,自然就更不会被当回事。

3. 我们抢的是空白,而不是覆盖别人,不要试图比别人做得更好。

百事可乐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好喝,但是百事可乐跟可口可乐竞争了这么多年,依旧没有卖过可口可乐。

把同样的东西比别人做得更好,市场是不会买账的。

4. 别把目标当成定位。

定位与目标是不同的,不能把目标当成定位。如果把目标当成定位,就是造假。但如果你真的实现了目标,做到了第一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定位。

瓜子二手车网就曾经闹出过这样一个笑话。

因为“成交量全国遥遥领先”这一广告语涉嫌违反广告法,瓜子遭到了高达1250万的罚款。“遥遥领先”是瓜子的目标,但在真正领先之前就喊了,就是造假。

定位,实际上就是向消费者给出的购买理由。

消费者为什么喜欢买排名第一的品牌?因为第一这一位置,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证明了消费者对它是放心的、喜欢的。

买第一品牌风险最低,这让它成为一个卖点,成为一个定位。第二品牌之所以不能成为定位,也与之有关。

身为第二品牌,必须要提出一个具体的概念。

好比“中国牛奶行业的第二品牌”,就不叫定位。

② 定位优化。

当你成功抢占到了好的定位,与你的品牌产生了链接,你不能停滞不前,还需要通过不断地经营,对它进行优化。进一步巩固定位。

以海底捞为例:

海底捞的定位是服务好。

海底捞的服务好能不能复制?能复制。

现在很多火锅品牌服务也很好。所以,好服务是容易复制的,甚至是容易被超越的。

但是海底捞为了捍卫定位,做了一些其他的企业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做到了变态的地步。

他们给服务员请保姆、给他们整理家务,让服务员在餐厅可以安安心心、快快乐乐地给客户提供服务。

这一点别的火锅店是学不来的。所以有一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我刚开始不懂,现在觉得,这太标题合适了。

产品优化是要做的,但是比产品优化更重要的是认知优化。

如今的市场打的不是技术战,而是认知战。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认知优化的概念。

以两个水品牌,娃哈哈、农夫山泉为例。

去年娃哈哈的美女 CEO上任以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带来了很多创新。

其中一个创新就是觉得王力宏太老,把王力宏换掉了。

然而实际上,放弃王力宏代言,对他们实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一点,今天就不展开来讲了。

娃哈哈的这种优化,就是非常典型的产品优化。包装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产品的优化是该做的。但这却不是最高明的优化。

最高明的优化是什么?是认知优化。

在这个方面,农夫山泉就做得非常好。

农夫山泉早期的广告语是“农夫山泉有点甜”,”后来变为“大自然的搬运工。”

“大自然的搬运工”实际上就是农夫山泉的战略升级。在这个时候,它的认知是需要优化的。

农夫山泉怎么做的呢?

他们在全国购买优势水源,然后在这些水源地进行灌装,这样水质量是很好,但是这么做在认知上还是不到位。

后来农夫山泉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用一系列视频、照片对外宣传,展示自己把水源做得干净到了什么程度。提出的广告语也更厉害“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这一广告语让大家觉得,农夫山泉是全中国最好的水。

市场上只有认知,没有事实。大家不要去等着事实真相大白,这样黄花菜都凉了。

我们一定要就知道,优化的环节,一定是认知优化,大于产品优化。


此前,我们已经讲到了八大战略举措的“创新、聚焦、抢占、优化”。那么第5个叫“区隔”,区别和维护。

区别和维护是塑造品牌个性的两大战略举措,我们先讲区隔。

① 区隔。

在这个层面,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左脑和右脑的不同。

顾客的左脑里面,一般有三个答案:选择、放弃或犹豫。

而顾客的右脑里面,一般有两个答案:选择或放弃。

相较而言,左脑更加理性,所以会有犹豫,留有一个机会和转换的余地。会仔细去再收集一些相关的市场信息,然后再做决定。

而右脑里边一般都是 yes or no。我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扭头就走,放弃购买。

品牌个性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左脑转移到了右脑,变得越来越感性。

认知思维特别强调“左脑卖价值,右脑卖感觉”。

如果不去好好维护右脑主打的审美、情绪、情感、不去征服右脑,你的产品再好,也有可能会被放弃。毕竟,这是一个选择爆发的时代。

所以,品牌必须要有个性的概念。

一个品牌个性的区隔,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品牌个性的区别,往往是你的对手决定的,而不是你。

百事可乐的个性,就是由可口可乐决定的。因为百事可乐必须要跟可口可乐进行区分。星巴克已经占据了绿色的时候,瑞幸咖啡想做咖啡领域的第二大品牌,只能是蓝色。


这就是品牌个性的概念。

做区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研究竞争对手的个性是什么?然后一定要跟竞争对手进行一个有效的区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对手的个性背道而驰。

区隔并非另类。

有些品牌为了打造鲜明的品牌个性,走到了另类的地步,甚至完全偏离了主流的价值观。

这样的做法,只要法律允许,是可以的。然而却会让你在心智层面失败。

以丧茶为例。丧茶个性很突出,却很难受欢迎。

原因有二:

1、丧茶传递的是负能量。从整个民族道德层面来讲很难受欢迎。

2、其次,丧茶个性太过另类。过于的另类,使其受众过窄。只能获得极少数人的青睐,无法获得大量的消费者,更进入不了一个大的市场。


因此,品牌个性需要与众不同,但不能做到太过另类。

② 维护。

就像好的定位需要不断优化一样,一个好的品牌个性,也需要时刻地维护。

品牌个性维护需要与时俱进,跟新时代消费者的审美情绪同步。

你的品牌个性再有独特的魅力,但是不与时俱进,也会被消费者放弃。

以保时捷为例。

保时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视觉锤——青蛙眼灯+溜背造型。

保时捷的青蛙眼灯50年没变过,但是保时捷每一次换代的时候,都会对产品的整体流线型线条、整个造型做一些调整。以此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再者就是时刻纠偏,防止不良认知的产生。这也是很关键的。

以宝马为例。宝马第六次更换的logo已经亮相了。回归到了平面的设计风格。

在第五次更换的时候,宝马采用了立体化设计。然而对于如今的大众而言,立体效果审美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宝马在第六次更换logo的时候,又回到了平面设计。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根据消费者审美情绪进行的纠偏。也是一个很好的维护的概念。

在市场上,当品牌个性、你的品牌视觉出现问题的时候,别着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纠偏就行,维护好就行。维护好,市场就还是你的。


八大战略举措的最后两个,就是体验和重复。这两点,支撑了品牌的活力。

我们先谈一谈体验。

① 体验。

体验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而行为,可能会让业绩发生变化。

以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个事件为例。

疫情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友好。

他们捐赠给中国的口罩和物资上写的一些话,也让人非常感动。好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以前大家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好感,觉得“小日本”不是好东西。但是当他们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助手,我们体验到了他们的友好以后,我们的态度就开始改变了。

当我们的疫情控制好了,日本那边爆发了的时候,我们又向日本回赠应援物资,在上面写上“青山一道同云雨。”

这就是通过一个事件体验到了以后的,态度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品牌层面,也要把体验做到位。

体验与右脑相关,跟你的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它会影响整个品牌的发展走势,不能不重视。

体验怎么做呢?

我们总结了5大体验,而这五大体验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

5大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这5个需要上,我们应该做哪些体验呢?

1. 产品体验;

消费者通过产品体验满足生理需要。

产品好吃用户就会吃,好用他们就会用,总是在生理层面跟消费者发生一些关系。

2. 业绩体验;

消费者通过业绩体验(经营业绩、技术进步)满足安全需要。

3. 服务体验;

消费者通过服务体验,满足情感需要。

通过服务,可以比较深层次地往消费者内心情感层面渗透。让他们对的品牌产生初步的忠诚度。

品牌的忠诚,是从情感需要开始的。

4. 个性体验;

消费者通过个性体验,满足内心的尊重需要。

消费者需要有一个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是通过品牌个性赋予的。是他们对于你的品牌更加关注、忠诚。

5. 精神体验;

消费者通过精神体验(品牌、产品、服务背后的价值观),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褚橙为什么卖得好?因为它在消费者的精神层面,把励志的、正能量的、奋斗的,这一类思想植入了进去。使消费者心里有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就推动了褚橙的快速发展。

做体验的时候,参与感也很重要。它带来了征服体验。

参与感怎么做?

需要把你的顾客分成“粉丝层、活跃层、朋友层、家人层”几个层次。越往里面越核心,以此来设计跟不同层面的客户的沟通方式。

好比,活跃粉可以参与产品的概念测试;家人粉就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设计。甚至一些产品设计的概念,得到采用以后,还可以给他们一部分好处,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

以小米手机为例。

在参与感方面,国内做得最好的品牌可能就是小米。

小米有一个橙色星期五活动。每个星期五,就把自己周一到周四改进的一些产品成果推给粉丝们。让大家去使用,让大家提意见。当然小米的粉丝也是分层的。

就这样,小米把整个星期五,做成了一个与粉丝沟通的环节。

小米把参与感玩得特别好,参与感玩得好,大家对小米的体验就好。体验好,态度就会开始改变。态度改变了,就会引发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了,小米的手机就卖出去了。

② 重复。

最后一个版块是重复。

重复这个版块,我们必须有一个意识:市场的声音越杂乱的时候,我们越要懂得重复,不厌其烦地重复。

如果你不重复,只说一句两句,消费者根本记不住。

很多好概念都是重复出来的。好比“怕上火喝王老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重复在方法层面,有几个注意点:

1. 重复你的战略性口号

“怕上火”这三个字,加多宝和王老吉抢了很多年,甚至抢到了法院。

为什么?

因为认知稀缺。

因为做凉茶,这是最好的概念,所以大家就一直重复这一广告语。

2. 重复你的战略性视觉

有些创意是必须要日新月异的,每一次的创意,都要给出一个新的视觉。

但是有些创意,是必须要重复下去的。好比品牌的logo、视觉呈现结构…

3. 重复你的战略性活动

这是一个更高级的重复。

在这一块,有些品牌做得很好,有些品牌做的一般。

做得比较好的就是百威。每一届世界杯百威都要赞助,把百威啤酒跟世界杯、足球紧紧的联合在一起。

战略性活动需要每次都做、常年去做。这种坚持是非常高明的,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重复。


最后,为大家做一个总结。

认知思维的源,就是太极思维。

太极图分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以此循环往复。

我们把品牌分为阴阳,阴阳下面是四象。

品牌的四象,正与太极五行一一对应。

定位是火、个性是水、品类是木、活力是金。而金木水火流转以后的最后结果,就是土。

金生水,一个品牌的活力要是好的话,就会推动品牌个性更加地张扬。

水生木,一个品牌的个性非常鲜明,非常张扬的话,就有助于推动大众对品类的关注。

木生火,一个好的品类,更容易进入顾客心智。因为一个好的品类所带来的优良品质体验,更有助于推动定位更快地进入顾客心智。

火生土,定位进入了顾客的心智以后,企业经营效益就会变得好,产品就卖得快。

由此,一个轮环结束。

再形成下一个轮环,土生金。赚到钱了,经营的结果更好了,你的品牌的活力就会更强。因为有资金和好的核心的竞争力来推动,由此越转越大…

这就是太极的运作原理,也是认知思维的运作原理。

四象(定位、个性、品类、活力)产生以后,

又由品类,衍生出创新和聚焦两大战略举措;

由定位,衍生出抢占和优化两大战略举措;

由个性,衍生出区隔和维护两大战略举措;

由活力,衍生出体验和重复两大战略举措。


而这八大战略举措,则与八卦的定义位置完全吻合。由此,形成整个认知思维理论体系的内核与逻辑。品牌战略的核心问题也由此得到解决。

当然,光有内核,没有外表拓展的一些行动是不行的。

因此围绕这个内核,又会涉及六大设计:品类设计、品牌设计,视觉设计、模式设计、产品设计、传播设计。

六大设计,是认知思维体系内核的具体实现措施。我们需要通过这六大设计,把内核的概念,落到实处。

这就是认知思维的所有内容。

最后,把认知思维最著名的8个字送给大家:“外求认知、内求使命”。

这8个字,值得大家好好去消化。

外求认知,让一个平庸的企业变成优秀的企业。因为你的认知越独特,你的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强,你的经营业绩就越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内求使命,从一个平庸的企业变成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足以证明你伟大。一个优秀的企业走向伟大,必须要内求使命。面向企业内部的时候,带着一种使命感,带着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感,把利益放在后面,把使命放在前面。

用这样的逻辑去开展你的经营业务、管理业务,你的企业会从优秀转向伟大。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实现这8个字以后的结果:外求认知,内求使命。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