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整治视频网站数据污染,不仅仅对准“刷量”公司!    

  “如果想要解决数据造假问题,就要搞清楚为什么会造假?造假的利益相关方有哪些?”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曹永寿在2012年创立艾漫数据,致力于大数据在泛娱乐产业的多元应用,力主为数据“脱水”。

  他认为,流量造假问题从互联网兴起之时就存在,之所以这两年在文娱领域如此为大家深恶痛绝,原因在于文娱领域资源密集、曝光率高、社会影响力大。

  就视频网站而言,它们既是视频播放媒介,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影视制作前端。

  作为视频播放媒介,视频网站需要从版权方购入影视综艺内容;作为商业机构,则需要将注意力和用户时间卖给广告主,拿到广告预算。在此过程中,影视制作机构为了争取议价权,可能会向于与宣传公司合作,进行数据刷量;而网络平台也面临巨大的会员拉新和广告压力。

  “刷量”产业链的产生逻辑:“说白了,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在首例视频网站“刷量”起诉案中,爱奇艺表示,2015年后,他们监测到盗刷现象开始慢慢变多,主要出现在一些热门剧和自制剧身上,甚至有一部剧超过90%的数据都是盗刷产生的。

  爱奇艺指控称,据公司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4个月时间,被告在爱奇艺网站制造了9亿多次的虚假访问次数。按照被告15元/1万次的收费标准,其非法收入达135万元。

  对此,三被告认为,爱奇艺公司的主张与事实不符。由于技术原因,70%以上的刷量数据会被爱奇艺公司屏蔽,屏蔽的数据不会对爱奇艺公司造成损害。根据视频网站的运营模式,视频访问量越高网站能获取越高的广告收入,亦可冲抵爱奇艺公司的损失。爱奇艺公司主张的经济损失明显过高。

  被告辩称,其公司并非公开实施刷量,且刷量数占爱奇艺网站总点击数比例极低,相关公众不会知悉,相反会提升爱奇艺网站浏览量、知名度及广告费,对爱奇艺公司产生良性影响,不会损害爱奇艺公司商誉,故无需承担消除影响的民事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访问数据对于视频网站经营者而言,既直接影响经济收入,也能经过系统分析后作为运营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访问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能给视频网站经营者带来竞争优势。案中被告的“刷量”行为,不仅会造成爱奇艺公司多支出不应承担的著作权许可使用费,还会让其基于不真实的访问数据做出错误的商业决策,导致竞争优势的丧失。

  对消费者而言,因虚假访问量而排位在先的视频由于并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以及市场的需求,被访问量误导的消费者一旦发现视频排位与质量不相吻合时,将产生不良用户体验,从而怀疑爱奇艺网站的访问数据,进而不再信赖爱奇艺公司的商业信誉,最终选择其他服务提供商,导致爱奇艺公司经济利益的再损失。

  作为国内首例视频网站“刷量”案,在指控、辩解与审理判决的回合梳理中,大致可以看出所谓“刷量”产业链产生的产生逻辑。事实上,“刷量”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与涉及到的相关利益方不无关系。

  “说白了,大家都在一条船上。最开始,刷量只是试探性的个别行为。一家尝到甜头,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一边是时间、精力、资金的投入落差和品质差距,一边则是倒挂的回报收益。长此以往,难免把认真做内容的公司挤压到市场边缘,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糟糕局面。与此同时,刷量成本也会水涨船高,整个行业市场都将骑虎难下。”曹永寿直言,如果这种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继续下去,“最终买单的其实是消费者和用户。”

  “所有的版权投入、广告费、宣传费,最终都会无形中转嫁平摊到用户身上。”他透露,就各种渠道接触的信息来看,不到半年时间,有的“刷量”公司报价翻了一倍有余,“你要知道在涨价之前,这些刷量公司的利润空间已经令人咂舌了。”

  从技术上解决“刷量”问题很难吗?

  在爱奇艺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后,电商平台上的多数“刷量”商家都表示暂时接不了爱奇艺“刷量”。但仍有“刷量”商家表示,虽然不清楚具体的计算标准,但仍可以刷“内容热度”。

  尽管抵制数据“刷量”任重道远,但曹永寿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对比收视率污染,数据污染更容易解决。“首先,视频网站是商业机构,操作更为灵活;另外,视频网站可以在后台直接监控数据流量,技术难度不大。现有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做到过滤掉大部分虚假流量,也完全有可能通过技术升级和提高门槛,来更高效地过滤虚假流量。”

  他向记者介绍说,一般数据“刷量”分两种手段,一种是机器刷,购买IP资源包,模拟人的行为,通过程序批量操作;一种是人工刷,通过“肉鸡”(即傀儡机,指可以被黑客远程控制的机器)来刷量。

  就前者来说,“刷量”公司的成本几乎是一次性的,购买IP资源包,用一次和一万次成本是一样的,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针对以上“刷量”手段,曹永寿说,在互联网领域,解决类似问题并不困难。“造假是需要成本的。比如给剧‘刷量’,一天要刷10亿播放量,但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通常‘刷量’播放只看30秒就停了。为了过滤掉这样的无效播放,视频网站可以提高门槛,比如规定正片的有效播放时间必须高于4分钟甚至6分钟。你想一下,这样的话,它的‘刷量’成本会增加多少。当成本增加几十倍时,自然就做不下去了。另外,就是流量硬指标外的软指标,比如热度、口碑打分;还有就是更多地用内容创意植入置换硬广。通过各种渠道来促使多方合力,引导行业回归正轨。”

  在他看来,“刷量”真正可怕的点在于没有表面上的利益伤害体。“市场上每一方都说要拒绝抵制‘刷量’行为,但一旦你把真实的数据拿出来,每一方都无法接受,没人为真数据买单。如果持续恶化下去,不仅有虚假行业繁荣隐藏的雪崩风险,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观众、用户为这笔凭空多出来的泡沫买单。”

  在整治数据污染问题上,曹永寿认为,矛头不应只对准“刷量”公司,“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换句话说,‘刷量’公司只是行凶的那把刀。它是凶器,但更重要的是找到握着刀的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持刀行凶’的问题。其实,从数据角度来看,视频网站剧集播放量中,正片播放量一般只占到30%,其他的都是正片播完后顺序播放的花絮片段,但大家都默认播放量按全部播放量算,因为数字好看啊。”

  某种意义上说,相比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更为致命。经济学者薛兆丰曾用一句话来定义“成本”:成本是放弃了的价值的最高代价。在他看来,成本决定论是错的。或者说,成本决定论所隐含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这个因果关系是错的。

  “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而是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被揭开伪装的数据造假链条。

  “艾漫一直在做脱水数据,或者说真数据。但是,做真数据太难了。”说到这儿,曹永寿有些无奈,市面上那些“刷量”公司挂着信息科技的名头赚的盆满钵满,坚持做真数据的却都在苦苦支撑。“在人们眼中,做这个领域的真数据,是会赔死的,因为没有买单方,没有客户,靠什么支撑?”

  “说起来有些可笑,在‘刷量’公司集体曝光后,有不少朋友发微信问我情况。在他们眼中,大数据公司就是‘刷量’公司。像艾漫这样始终坚持做真数据,向虚假KOL宣战的第三方,也总是无法避免被误解和归类。”他补充道。

  在爱奇艺对“刷量”宣战后,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就曾表示:“现在视频网站前台播放量的可信度总有人在质疑。爱奇艺向知名的第三方公开爱奇艺的流量,让他们在我们的平台里来监测我们的流量”。

  而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也强调:“从产业链角度看,第三方数据机构很大的价值在于为产业链上的商业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客观数据参考,媒体平台公布的数字是为用户提供收视观影的参考指标,这两者并不相同也不应混淆。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第三方机构推出不依赖于媒体单方所公布数据的监测服务。”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