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男孩出走3次 父亲困惑从不打骂为何离家    

男孩出走3次 父亲困惑从不打骂为何离家

  阿福近一个月来三次出走,让父亲赖厚凤愁眉紧锁。
  


  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频发,新快报记者梳理相关案例,听家长谈谈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赖厚凤很苦恼。
  
  近一个月来,他的儿子阿福已经三次离家出走。每次找回孩子时,问为何要出走,孩子总是沉默不语。赖厚凤说,也许是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关心孩子,缺乏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经常出走。
  
  根据媒体报道,新快报记者梳理了一些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案例发现,孩子出走的原因,很多都是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或是常被责骂。有心理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孩子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父母忙于工作,双方沟通严重不足。如果家长在某些环节上把握不好,加上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孩子很容易会做出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案例
  
  阿福近一个月 三次离家出走
  
  父亲赖厚凤说,他觉得孩子心里有事,只是不愿意告诉他们
  
  赖厚凤是江西人,在珠三角周边打工已很多年。1975年出生的他已是5个孩子的父亲,最大的孩子今年20岁。赖厚凤说,别人都觉得孩子多是福气,但他也有自己的苦恼:大儿子和三儿子与他的感情并不好。
  
  “我借了十几万元给大儿子结婚。但结婚后他不脚踏实地干活,整天做着发财梦。我说了几句,他就和我翻脸了。”赖厚凤说,三儿子阿福也不让他省心,读完六年级后就辍学了。
  
  因为怕孩子在老家学坏,去年9月份,赖厚凤把13岁的阿福接到了广州。本以为孩子在身边会过得好点,但不知为何,最近一个月来,阿福却已是三次离家出走,最近一次是在1月6日。让赖厚凤奇怪的是,孩子每次出走被找回来时,都不愿说为何要出走。
  
  1月17日,赖厚凤从派出所领回阿福后,紧紧握住孩子的手问:“我们不打你,不骂你,你为什么要离开家?你和大哥二哥的关系这么好,你舍得离开他们吗?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找你找得多辛苦?”
  
  面对父亲的询问,阿福眼角流下泪来,但他始终沉默。
  
  赖厚凤说,他觉得孩子心里有事,只是不愿意告诉他们。而孩子的沉默,让他们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我们也想过带孩子回老家发展,但毕竟家里机会不多。”赖厚凤和妻子在广州海珠区打工,去年11月份开始,他们夫妇俩承包了一家制衣厂的项目,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赖厚凤算了一笔账,按这个速度,他们欠人家的钱最快明年可以还清。
  
  但阿福的离家出走和大儿子与他们的翻脸,让赖厚凤开始反思。他沉默一会后说,如果他和妻子不是整天忙于工作,如果他们夫妻俩能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沟通,也许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么极端的行为。“平时都是过年才回家,但在家里最多待10天就要出来了。回去还要干些农活,和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确实很少。”
  
  赖厚凤说,他也很无奈,他甚至觉得时间对他来说就是奢侈品。“我身上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马上要过年了,要多赚点钱回家才能还债。”赖厚凤觉得孩子应该要理解他们。
  
  分析
  
  广州爱灵教育青少年心理专家程捷:
  
  出问题时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
  
  父母要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困难
  
  针对频频发生的孩子出走的案例,新快报记者采访了广州爱灵教育青少年心理专家程捷。程捷表示,从案例来看,不同的出走原因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这些孩子看来,只有出走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不管是因为叛逆、被骂还是其他,这些都是出走的导火线,而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问题,沟通不够。”程捷表示,孩子没有感觉到被接纳和理解。被批评,被否定,长时间的累积,当他们进入到青春叛逆期时,情绪容易波动,自控能力不足,导致心理调整不过来。当导火线被引燃,孩子们会觉得“你怎么还不理解我”,然后一直憋气的内心便随之爆发。
  
  此外,程捷认为,家长在找回出走的儿女后,如果不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日后再遇到困难时,孩子们很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去应对。
  
  在程捷看来,对于父母而言,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想着怎样去管住孩子。“儿女在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应该把他们看作更成熟的人,保持关心和关注,但千万不要过多地干涉。”程捷表示,父母要去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困难,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表明情感上的支持态度,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不要总说大道理。
  
  “但在面对儿女的一些问题行为时,家长应该要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程捷说,孩子本应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长辈的欣赏,如果做出这种负面的行为,家长在厉声苛责之前,应该想想孩子在这么做之前发生了什么。
  
  “很多孩子缺乏应对困难的方法,比如学业上的难题会用玩来逃避,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到底在躲什么,避免正面的冲突、交锋,不要一味地苛责打骂。”程捷说,家长只有了解孩子们情感上的需求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给。
  
  程捷表示,当遇到顾着挣钱而缺少和儿女交流的父母时,她都会明确地告知对方,必须抽出时间和儿女沟通相处,“比如在周末带他们出去玩,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缓和他们情绪的激烈程度,这样才能防止他们因为恐惧或者愤怒,做出一些被情绪驱使的极端行为。”
  
  “考这么个分数,你以后不要回这个家”
  
  支招
  
  ◎成绩不好,不要只顾着批评,容易激发逆反心理
  
  2011年12月,佛山一个12岁男孩阿昌离家出走。
  
  阿昌说,父母从广西来佛山打工,一天到晚都在外忙,根本没时间理会他。虽然学习不好,但阿昌有体育特长,本想考体校,却遭父母极力反对。有天下午,阿昌因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大骂了他一顿,甚至说出“考这么个分数,你以后不要回这个家”等难听的话。伤心的阿昌情绪激动,便从家里偷了300元,第二天一早就离家出走。
  
  同龄声音 “每次我考砸了,都不敢马上告诉妈妈。”13岁的小婧对记者说,去年升上初中后,英语测验成绩起伏不定,考不好的时候,她都不敢告诉妈妈。“分数一低她就会说我,周末不让我玩了,还说要找人给我补习。”小婧说,由于害怕被妈妈批评,自己对学英语只有恐惧,完全提不起兴趣去学。
  
  家长支招许先生是一名9岁儿童的家长,在他看来,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自尊心比较强,但社会经验还很不足。自尊被触碰时,“比如直接批评他考试低分,他就可能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许先生认为,当孩子本身已经因为成绩而感到伤心或自责的时候,家长如果再去苛责,就等于是“火上浇油”。因此,当儿子考得不好时,自己会忍住不生气,并和他一起寻找原因,“青少年是需要陪伴和理解的,如果你总是批评他,容易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许先生说。
  
  “爸妈和老师都不理解,我们要出去打工”
  
  ◎孩子逃家,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2013年10月,6个花季女孩经过一晚硬座火车的颠簸,终于从湖北麻城到达广州火车东站。
  
  她们还不知道,这时候,家里已经炸开了锅——女孩们的父母报了警,在两地警方协同下,拖着大包小裹的6人还没出站,就被东站派出所的民警拦下。她们都是1997年到1998年出生的,“因为爸妈和老师都不理解我们,我们要出去打工!”其中一名女生说道。
  
  同龄声音每次我听到别的小孩说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都觉得挺有共鸣的。”来自清远的阿俊今年17岁,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由于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就跟随父母走上了打工这条路。“和老爸说多几句就要吵架,平时心里话都只能跟朋友说。”阿俊说,现在和父母住一起,却很少会一起聊天,原因是想法总被否定,长久下来,“即便有时道理在他们那边,我情绪一来,也听不进去了。”阿俊说,自己内心最希望的,就是父母不要老把他当小孩子,多支持他的想法。
  
  家长支招罗女士是一名15岁女生的家长。她认为,孩子想外出打工,一方面是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想要逃避,一方面则是家人在教育和沟通的环节上有缺位,让他们在家里感觉不被认可。“家长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觉得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应该从小就建立起来,要是等到了青少年时期,亲子之间的代沟就很难跨越了。”罗女士认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好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相处。
  
  离家因为早恋,“我只想能够走远一点”
  
  ◎面对早恋,家长应用理解的态度去疏导,最好感性一些
  
  小王是父亲眼中的“叛逆少年”。2013年1月29日,离家出走的小王被偷了钱包,无奈地来到上海市救助管理站。
  
  大约半年前,刚满16岁的他,独自从家乡广州来到上海,在一家餐饮企业打工,当时自己选择来上海就是想“离家远一些,更自由一些”。而他离家的原因,则是因为早恋。“我父母都没法理解我的,但我也没有办法。我只想能够走远一点。”小王说。在救助站人员的苦心相劝下,他才终于答应在过年后回到家里,和家人好好相处。
  
  同龄声音在早恋问题上,20岁的小梅也是一名过来人。高中时,住校的她和某同学朝夕相处,暗生情愫,成绩也受影响下滑。不过,小梅从未将此事告诉家人,“根本不敢让父母知道。”小梅说,家人曾经严肃地“警告”过她不要早恋,所以从相恋到失恋,整个过程她都只能独自承受。“现在想想,如果当初父母换一种态度,说不定我会很乐意找他们倾诉,可能也不用憋这么久,没准高考[微博]能考好一点。”
  
  家长支招家长夏女士认为,如果家长在面对儿女早恋时,粗暴简单地处理,可能给孩子留下阴影,甚至可能造成更恶劣的后果。在她看来,陷入早恋的少男少女,情感是纯真的、无邪的,但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处理不好的话容易沉湎并影响学业。因此家长应该用理解的态度去疏导,面对孩子时,最好更感性化一些,将心比心。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使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后怎样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并引导他们处理好理智和冲动、现实和未来的关系。
  
  因为上网与父母争吵,他便离家出走
  
  ◎孩子染“网瘾”,家长要反思,应该多陪陪他们
  
  小威出生在安徽阜阳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小威缺少管教和约束,终日沉迷于网吧。去年刚满15周岁的他,已经有3年多的网瘾。
  
  对于父母的劝说,小威不仅没有丝毫悔改之意,而且只要父母因上网的事情说几句,他便与父母争吵,甚至砸门摔东西,并于2014年6月1日离家出走,13天后才被民警找回。
  
  同龄声音刚从大学毕业的小罗,曾经也是一名“网瘾”少年。在初三寒假的时候,成绩不好的他却在网络世界里找到成就感,几乎每天都花十多个小时沉浸其中。在家里,父母不让玩电脑,他就找借口溜去网吧。“家里人都忙着上班,也太信任我了,都不知道我去了网吧。”小罗说,最终自己戒除网瘾,是因为“玩到腻了”,但付出的代价却是荒废了整个初三。“网瘾不是戒不掉,但需要时间,如果当时家人多管管我,可能会事半功倍。”小罗说。
  
  家长支招郭先生的儿子今年19岁,初中时代也沉迷过网络。郭先生认为,孩子们不能放弃的不是网络,而是在网络世界中的那份自由——没有责备,做错了没有惩罚,还可以从头再来,希望永远比失望多。“我们家长有时候管教太严,孩子达不到要求,就要受罚或者忍受我们的唠叨。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意回家,更愿意通过网络来建立自信,找到虚幻的成就感。”郭先生深有感触地表示,很多孩子是因为缺乏人生目标和动力才去上网的,如果家长能耐心地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出去郊游、鼓励孩子交友,也可以减少孩子的压力和苦闷,分散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